•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四两拨千斤”——虚词》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正文

《“四两拨千斤”——虚词》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859

概要: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学习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二、课堂活动指导2.1课本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文中关于“的”的一些例子,了解“的”这个虚词的特点和用法。一、课堂活动步骤(1)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设备播放)课文中节选的几段文字,请学生阅读这几段文字并找出其中带有“的”的词组。(2)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可以让学生分组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形式,讨论这些带“的”的词组在有“的”的时候和没有“的”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找出“的”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具有相同作用的“的”归为一类,看看“的”可以归为多少类,不同类的“的”有什么区别。(3)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哪些不能加“的”,可以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变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的”的性质和用法,最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二

《“四两拨千斤”——虚词》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学习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形形色色的“的”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文中关于“的”的一些例子,了解“的”这个虚词的特点和用法。
一、课堂活动步骤
(1)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设备播放)课文中节选的几段文字,请学生阅读这几段文字并找出其中带有“的”的词组。
(2)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可以让学生分组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形式,讨论这些带“的”的词组在有“的”的时候和没有“的”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找出“的”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具有相同作用的“的”归为一类,看看“的”可以归为多少类,不同类的“的”有什么区别。
(3)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哪些不能加“的”,可以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变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的”的性质和用法,最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
二、相关知识补充
(1)“的”的不同用法。“的”一般分为助词“的”和语气词“的”这两类(也可以把“的”都看作是助词,内部再分为两类,即结构作用的“的”和语气作用的“的”)。“的”的后面是否有中心语,或者是否能补出中心语,是判断不同类的“的”的重要标准。“的”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中当然有中心语;“X+的”构成的独立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后面则可补出中心语:因此这一类的“的”都是结构助词。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的“什么的”是一个意义和用法相对固定的词语,后面虽然补不出中心语,这种“的”也是结构助词。而语气词“的”一般和“是”连用,后面补不出中心语。语气词“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是……的”结构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完成过某个动作或发生过某个事件,“是……的”结构对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方式等起强调的作用,如“我是昨天到的北京”;另一种是,“的”只出现在句尾,表示某一事件或事物在一定时期处于某种状态,“是……的”结构起到表示或增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如“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2)能不能加“的”。文中给出的几个词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如“候补党员”、“生活习惯”,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加“的”前后均为定中偏正词组。再一类如“夜晚记日记”、“天平不准”、“抓破了鼻子”,中间也可以加“的”,但加“的”后结构和意义都发生改变,即由谓词性词组变成了指称性的偏正词组,其中“夜晚记的日记”和“抓破了的鼻子”是指称一个事物,“天平的不准”是指称一个事件。而“师范学校”这一类,中间则不能添加“的”,因为这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2.2 补充课堂活动
●“一身二任”的词语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帮助同学们了解实词和虚词,动词和介词,同音词和兼类词等概念,了解这些词类成分和语法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一样
请同学们先来看下面的例子,然后一起讨论几个问题。
①叫弟弟打破了。叫了他一声。
②在哪儿工作呢?不在图书馆。
③给他打个电话。给了我一本。
④跟谁说过话呢?跟着这个人。
⑤管白薯叫红苕。你别管我了。
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
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
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
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
(2)实词与虚词
请同学们区别上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
上面例子中,左侧句子中的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
虚词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A.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而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大多能自由地单独说出来,虚词都是黏着的,即只能与实词结合,不能单独说出来。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够自由地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谓语(述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句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请同学们用这个标准检验一下上面左右两侧句子中的加点词属于实词还是虚词。另外请试举例说明汉语中还有哪些词也属于虚词。
(3)介词与动词
以上面几组例句为例,了解介词与动词的不同特点。
介词的特点和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包括动词结构)可以单独说出来。例如不能单说“从”或“把”,也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候单独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候单独说一个介词结构,意思就会改变,比如“叫他(打破了)”。而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都可以重叠。汉语中不存在“从从、把把”这样介词重叠的说法,而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例如“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也就是说介词(包括介词结构)都不能单独作谓语,而动词(包括动词结构)都可以作谓语。比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我生病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汉语中的介词还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比如有没有纯粹的介词(即任何时候都不能当动词的介词)?介词还有什么特殊的用法(比如介词结构除了作状语还能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汉语的介词结构和外语的介词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比如动宾结构中要不要使用介词)?
(4)同音词与兼类词
虽然上面加点的“叫、在、给、跟、管、朝、比、为、按”这些词,在左侧句子中是虚词(介词),右侧句子中是实词(动词),但是它们的词形和读音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似乎可以认为这是一个词同时具有介词和动词两种词性。
不过细分起来,这些同形同音的词在作介词和动词时,虽然有的意义还有些接近,但有的意义相差就比较大。所以更严格地说,像“叫、管、按”这样的词,应该说是两个不同的词(同形词)“分居二任”的情况,这种词只是“同音词”。而像“在、给、跟、朝、比、为”这样的词,作动词用和作介词用时意义相差并不太大,至少看得出二者有一定的引申关系,比如“我在家”和“我在家休息”中,虽然前一个“在”是动词,后一个“在”是介词,但是二者的意思毕竟差不多,这才是同一个词(多义词)“一身二任”的情况,这种词叫作“兼类词”。
汉语中还有哪些词既是介词同时又是动词,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分居二任”的同音词,或者是“一身二任”的兼类词?请举出一些例子来。
三、课后练习指导
3.1 “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没有(没)”在作动词和作副词时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区别。参考答案:本题两组句子中“没有(没)”的用法是不同的。第一组中的“没有”和“没”是动词,第二组中的“没有”和“没”是副词。动词“没有(没)”跟名词相配,是“有”的否定,例如“没有人”(肯定形式是“有人”)。副词“没有(没)”跟动词或形容词相配,是“动词(或形容词)+了”的否定,例如“没有去”(肯定形式是“去了”,但不是“有去”)。“没有”可以紧缩为“没”(副词和动词都是如此),意义和用法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不过作动词的“没”一般不能在陈述句的句尾出现,比如只能说“一个人也没有”,不能说“一个人也没”。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疑问语气词的性质、作用以及它们彼此在使用条件上的区别。参考答案:这四句中的“吗、吧、呢”都是表示疑问意义的语气词。其中“吗”可以直接加在陈述句的后面表示疑问,即用于是非疑问句;“呢”一般要用在含有选择意义的句子或句子中有疑问词的特指疑问句中;“吧”一般用来表示推测和疑问,含有征求对方的想法和意见的意义,也用于是非疑问句。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介词的性质以及介词和动词在用法上的区别。参考答案:练习题左侧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介词,右侧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动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参看本节“补充课堂活动”的相关内容。
3.2 补充练习题目
一、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其中哪些虚词可以去掉,哪些虚词不能去掉;哪些虚词去掉后句子的原意会改变,哪些虚词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四两拨千斤”——虚词》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