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作文教学学习课程标准 改革语文教学(二)——作文教学改革» 正文

学习课程标准 改革语文教学(二)——作文教学改革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作文教学   阅读:8345

概要:论坛精华帖:http://www.51jxk.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703李研作文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已习惯用“公共思维”和“群性话语”来限制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自由,其作文教学的观念和实践均堕入了极端的畸形化。思想缺席,个性湮没,思维固化,语言枯涩,技法雷同,已成为中小学生作文的通病,从这类作文中,你看不到生命活力的张扬,看不到蕴藉风流的大气,看不到裹挟人心的激情,看不到桀骜独特的个性,看不到叩问现实的笔力。有感于此,语文学界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争鸣和实践探索,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把握未来作文教学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1、给学生一些机遇,让他们体验生活——作文取材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传统作文教学片面强调立意,即预先设定一些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作为习作者所必须恪守的基本理念,机械地要求学生放弃作文自由和自主,而形成的以轻浅平俗为主要特征的庸俗化作文主题。作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包括学生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教师的审阅批改、组织评讲都不过是这些理念的衍生物,这是作文教学本源上的一种可怕颠侄。近

学习课程标准 改革语文教学(二)——作文教学改革,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论坛精华帖:http://www.51jxk.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703

李研
作文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已习惯用“公共思维”和“群性话语”来限制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自由,其作文教学的观念和实践均堕入了极端的畸形化。思想缺席,个性湮没,思维固化,语言枯涩,技法雷同,已成为中小学生作文的通病,从这类作文中,你看不到生命活力的张扬,看不到蕴藉风流的大气,看不到裹挟人心的激情,看不到桀骜独特的个性,看不到叩问现实的笔力。有感于此,语文学界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争鸣和实践探索,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把握未来作文教学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1、给学生一些机遇,让他们体验生活——作文取材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传统作文教学片面强调立意,即预先设定一些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作为习作者所必须恪守的基本理念,机械地要求学生放弃作文自由和自主,而形成的以轻浅平俗为主要特征的庸俗化作文主题。作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包括学生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教师的审阅批改、组织评讲都不过是这些理念的衍生物,这是作文教学本源上的一种可怕颠侄。近年来,语文教学界不断发出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的热切呼声,出现了以真实生活为始点的崭新的写作尝试。如《萌芽》杂志及部分高校组织的“新概念作文”竞赛,《语文学习》杂志组织的“走向生活”作文竞赛。这种回归生活的作文趋势,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两大转折。一是引导写作题材的真实化,二是引导作文情思的真诚化。所谓“真实”,就是以自我的心灵之眼觑得生活的原生态,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的表象,而且能洞穿生活的本质。所谓“真诚”,就是反对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态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从而导致虚假的作文和虚假的做人。学生作文中的“真实”和“真诚”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反之,缺乏这种品质,一味地宣扬作文要积极、崇高、健康,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感悟而欢呼和感伤,他们的作文就不能成为具有更高美学品味的生命存在形式。 

  根据以上观察,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些纯理性化的命题式作文,而多采用①活动式作文,②研究式作文,③随笔式作方。 

(示例(十六):①见北京市第十一学校郭铁良老师设计的“买菜·做菜·评菜”系列写作活动。美国系列作文《把小家的故事告诉大家》。示例(十七):②见《素质教育在美国》P166-168矿矿关于卡通画和漫画的研究报告。示例(十八:)③李默同学的《浓浓的秋夜》)(美国系列作文题《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 

  2、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观察生活——作文思维从封闭规束趋向多元创新。写作中呼唤创新思维,呼唤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角对世界予以深度介入,其实就是呼唤魂兮归文,这就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培植学生独立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体系,力克立身处世上的盲目从众,需要教师无保留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使之勇于怀疑既成定论,敢于否定既有定律。如果没有对学生精神品格和文化心理的重构,作文的创新就会失去逻辑起点,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宽松和谐的思辩氛围,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创见。学生才能从习焉不察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深刻意蕴,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窥探到生命价值,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体验出人类精神。所谓“彰显个性潜能”,就是要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不用唯一标准衡量学生的作品,善待学生的创见。惟此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接爱新事物的敏感性,内心世界丰富的想象性,勇于怀疑的挑战性,敢为人先的自主性。 

在美国的课堂上,凡是属于见解类型的问题,老师是不能判定谁是谁非的,如果老师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话,必须要说明这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见解。第一,老师绝对不允许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第二,老师也绝不允许用自己的见解作业判断是非的标准。这正是罔达修士为什么对矿矿在美术课上的种种“出格”行为总是表现出宽容态度的重要原因。(示例(十九):见韩寒的《零度以下》) 

  3、给学生一双巧手,让他描述生活——作文语言从俗语套话趋向丰富多彩。思想感情的匮乏必然导致语言的苍白,生命内涵的单薄势必导致信息输出的贫弱,我们再也不能任凭“假、大、空”的官样化、庸俗化的语言在学生作文中泛滥。尽管我们要关注作文语言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诸如贯通语脉句序的顺畅,吻合语境要求的得体、拟物摹形的准确、炼词缀句的简明、整体风貌的朴素等。但是超越这些基础性,共性化要求的,则是上品位,出境界,成风格的个性化语言。所谓个性化语言,实际上就是从作文主体的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粘着人所别具的气息、韵味和血性。才是有呼吸、有脉博的活生生的语言,归根结蒂,作文语言的个性化取决于品格的个性化,思想的个性化,情绪的个性化。(示例(二十):见《新概念作文》优秀作品选) 

  4、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享受生活——作文评价从保守狭隘趋向民主开放。由于长期因袭的作文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在学生作文评价上,往往采用一统化的应式作文标准去“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放胆文”,使之谨小慎微地就范于套路和模式而不收越雷池一步。至于教师撰写的评语,常常缺乏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旧、空、尤其是缺乏“觅优”(作文闪光点)的自觉意识和鼓励创新的强大内驱力。新中国50年来的作文教学在形式上以全命题和半命题居多,在内容上以关注时政和时事居多,在体裁上以记叙文和议论文居多,这固然有利于教学和评价的统一,但也使教师指导作文的自由度被降低,学生信笔涂鸦的自主空间被压缩了,要迅速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估观念和评估方法。 

  一是尊重写作个性,鼓励多元表达。实际上,学生在写作体载、题材、语言、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好恶,正是他个性精神、品格、气质、学问的必然选择,教师只有积极引导,扶持,培育的义务,而没有压制,曲解,扼杀的权利(示例(二十一):见《语文学习》2002年第4期《说“过犹不及”》一文)(如处方式、语录式、仿写式、复古式)。 

  二是增加评估梯度,丰富评估层次。2000年高考作文使用的新评分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前者涵盖了作文的基本要求,即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美观等所有中学生都应达到的共性要求,后者蕴含了对学生作文的发展性期待,除了上述的语言丰富多彩,表达生动形象外,更兼思维深刻,匠心独到,创意迭出等。两者之和囊括了作文之灵魂,血肉、骨架、肤色等诸多方面。这样一种评价标准,虽然在具体操作中增加了难度,也对教师的语文素质构成了严峻考验,但却能解放学生的心灵和语言。 

  三是改进评议方法,提高评估水平。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等先进学习方式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和接纳,作文评议方法也在由教师全批全改的单一形式向全面批改、相互批改、共同批改、延时批改,协商批改等多种形式转变。教师评语也正由浅显、呆板、平庸、空泛的统一模式向深刻、温馨、新奇、实在的个性化方向转变。总之,作文评价的实质就是要遵循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示例(二十二):见部分富有代表性的教师评语) 



            阅读教学改革 

  几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就对中国的语文教学进行过猛烈抨击,说过许多好像是过激的言辞。譬如他说:“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教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处挤出,使之变得干燥乏味”(《论学问与知趣》)近二十年来的所谓阅读教学,越弄越邪乎,成了阅读就是训练,阅读就是做题,把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美感,把启迪心智,提高感悟世界,认识世界,表述世界的能力等读书的本意全都扫荡殆尽了,因此,要使阅读拨乱反正,使阅读教学变得生机盎然,首先必须改革阅读教学的思维和理念,彻底从应试的泥潭中走出来,而回归真正的阅读世界。 

  1、打破强加于阅读的种种束缚,给阅读以充分的自由。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什么叫做真正的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来就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读书的艺术》),而现在我们给阅读强加的内容太多了。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从形而上到形而下,我们给它进行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条块分割,从时代背景到段落大意,到主题思想,到写作方法,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就是这样在“语文学”的圈子里打滚,既影响了学生的知识上的量的积累,也抑制了学生在思考时的独特体验。在西方,对语言教学需不需要课本,目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方认为,虽然人们对语文课本一直批评不休,但人们为什么又一直坚持使用语文课本呢?是因为对教师而言,查找适合的材料需要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而言,依托某一课本学习,会有成就感。课本的批评者过分强调教师会死抠课本,其实在授课教师手里,课本应是灵活多变的,它可以是创造的刺激物,话题的起点,教师工作的蓝本,复习的工具或反驳的对象。而且在教师培训中,培训者可以选择课本进行取舍和修正。我们应该解放课本,而不是抱怨它,我们要始终记住应以多元的尊重和宽容的态度来看待课本这种特异的文化产物。另一方却认为:也许象地理、历史和数学这些课程确实需要课本,但语言学习却不一定。语言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交换信息。一个备有廉价报刊的阅览室要比大量昂贵的课本有价值,在那里学生可以阅读到真实的语言,至于语法和词汇,学生完全可以去买语法书和词汇表。课本给学习者规定了很多界限,如在什么时间要学习多少生词,完成多少句法,而没有课本的课堂里,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教学双方会更开放,更具创造力。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实际上也是混淆了母语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区别,过去我们对课堂教学,课本教学花费的心血太多,而对语言学习的本源(母语环境和母语阅读)关注太少。人的认识一是来源于直接的生活体验,二是来源于间接的阅读经验,尤其是在信息交互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阅读不但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且成了人们澡雪精神,提高认识的最好方法。观点的平庸往往来源于思想的平庸,思想的平庸往往来源于阅读的狭隘。现在我们要给阅读教学以充分自由,不仅是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过程的自由,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环境的宽松。所以,我们应把阅读当作一门公共课程和人生课程来看。阅读课要坚持上,课处书要坚持读,古诗文要坚持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大胆尝试。(示例(二十三):美国小学校长为鼓励学生阅读而当众吻小猪和爬着上班的故事) 

[1] [2]  下一页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
上一篇:与《故事会》相似 海南高考满分作文涉嫌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