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作文教学假如不是妈妈进来——作文创新思维训练一例» 正文

假如不是妈妈进来——作文创新思维训练一例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作文教学   阅读:8808

概要:高振千这是一节作文课,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这样一道供材料作文题:小明做完家庭作业,见上晚班的妈妈还没有回来,就从冰箱中拿出一个苹果,精心地为妈妈削好,刚削完最后一刀,门开了……要求:根据上面提供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六、七百字的记叙文。老师要求同学们读完作文材料后,思考几分钟,然后说说自己的构思和拟好的题目。几分钟后,老师提问了五位同学,其构思大同小异:“门开了,妈妈进来了……小明送上自己刚刚削好的苹果。”题目多是“我给妈妈削苹果”之类,没有离开“我”和“妈妈”,内容也大都是孝心和母爱的交融,或由母子(母女)误会到理解的过程。显然,这些构思都停留在母子(母女)之爱上,作文的内容缺乏新意,未能展开联想和想象。老师见状则说:“门开了,假如不是妈妈进来怎样?同学们再思考几分钟,然后再谈谈自己的题目和构思。但展开的联想一定要符合情理,符合开头一段提供的意境。”几分钟过后,老师提问时,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争说自己的新构想。A同学说:题目《青苹果》。门开了,进来的是楼下的女同学,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来向小明借一本书。小明趁机把自己家庭作业遇到的疑难问题向学习

假如不是妈妈进来——作文创新思维训练一例,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高振千

这是一节作文课,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这样一道供材料作文题:小明做完家庭作业,见上晚班的妈妈还没有回来,就从冰箱中拿出一个苹果,精心地为妈妈削好,刚削完最后一刀,门开了……要求:根据上面提供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六、七百字的记叙文。

老师要求同学们读完作文材料后,思考几分钟,然后说说自己的构思和拟好的题目。

几分钟后,老师提问了五位同学,其构思大同小异:“门开了,妈妈进来了……小明送上自己刚刚削好的苹果。”题目多是“我给妈妈削苹果”之类,没有离开“我”和“妈妈”,内容也大都是孝心和母爱的交融,或由母子(母女)误会到理解的过程。

显然,这些构思都停留在母子(母女)之爱上,作文的内容缺乏新意,未能展开联想和想象。老师见状则说:“门开了,假如不是妈妈进来怎样?同学们再思考几分钟,然后再谈谈自己的题目和构思。但展开的联想一定要符合情理,符合开头一段提供的意境。”

几分钟过后,老师提问时,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争说自己的新构想。

A同学说:题目《青苹果》。门开了,进来的是楼下的女同学,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来向小明借一本书。小明趁机把自己家庭作业遇到的疑难问题向学习委员请教。学习委员耐心细致地向小明一一作了解释。消除了疑难问题之后的小明,高兴地向学习委员递上自己刚刚削好的苹果……

B同学说:题目《苹果飘香》。门开了,进来的是一个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小男孩,小男孩瞪无家可归的饥饿的双眼。小男孩是被迫来该地乞讨的。由于今天讨不到钱而被头儿赶了出来,一路游荡便敲开了小明家的门讨点吃的。小明听了小男孩的遭遇之后,连忙让小男孩洗澡,又拿出自己的衣服让小男孩穿。当小男孩干净地坐在小明面前,小明把刚刚削好的苹果递给小男孩……

C同学说:题目《献上一只红苹果》。门开了,进来的是小明妈妈工厂里的一位叔叔。这位叔叔告诉小明,小明妈妈因为劳累过度晕到在车间里,已被工友们送进医院,让小明去看望。小明知道离了婚的妈妈是为他而积劳成疾,急忙带上刚刚削好的苹果赶赴医院……

D同学说:题目《小明吃了苹果》。门开了,进来的是一个蒙面小偷。小偷关上门便用刀子逼着小明,要小明交出家里的钱,否则一刀子捅了小明。小明从慌乱中镇定下来,放下手中的苹果,机智地同小偷周旋以拖延时间,他知道上晚班的妈妈就要归来。当小明听到妈妈熟悉的脚步声响起时,便喊叫了起来,同时抓住惊慌失措小偷的衣服不放。小明的妈妈带领邻居终于抓住了小偷。小偷刺伤了小明的手臂,小明被送进了医院,小明妈妈把小明刚刚削好的苹果递到了小明的嘴边……

E同学说:题目《圆苹果》。门开了,进来的是风尘仆仆的小明爸爸。小明的爸爸是地质勘探队员,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了,之所以来得这么突然,是因为小明的爸爸想给小明母子一个惊喜。父子俩正滔滔不绝地谈笑,小明妈回来了。小明妈拿起桌子小明刚削好的苹果,递给了小明的爸爸。小明爸爸咬了一口,递给了小明。小明吃了一口又递给了妈妈……

老师说: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说了。上面的几位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联想,构思都非常巧妙、新颖,都突出了苹果这一线索,并且符合情理。同学们写的时候必须抓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对话来描写,适当穿插一些心理和动作描写,再者就是处理好关于苹果的细节,以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当明显,这节作文课老师如果没有说“门开了,假如不是妈妈进来”,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构思,这节课也就没戏了,也就平淡无奇。之所以有创意,说明老师导之得当,导之有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又促使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既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抓住了时机,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了情境,真正启发式教学。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2004年第2期《师道》) 作者邮箱: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
上一篇: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