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 正文

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

[01-06 14:30: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274

概要: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和提炼。修辞应包括词语选用(词的意义、词的感情色彩、词的音节声调等),句式的选择,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1.常见修辞阐述如下:(1)比喻①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②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③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A.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a.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b.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c.表示想像。例如:每当我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d.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e.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和提炼。修辞应包括词语选用(词的意义、词的感情色彩、词的音节声调等),句式的选择,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1.常见修辞阐述如下:
(1)比喻
①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②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③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A.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a.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b.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c.表示想像。例如:每当我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d.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
e.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如“包袱”(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B.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如下文所举例句中本体、喻体的相似点,明喻句为形状,暗喻句为形态,借喻句为性情,博喻句为步骤。
④比喻的种类
A.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a.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流出来的都是血。
b.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
c.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C.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乙代甲。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D.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⑤比喻的作用
a.化平淡为生动;    b.化深奥为浅显;
c.化抽象为具体;  d.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
①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②借代的种类
A.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B.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万个雷锋。
D.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E.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F.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G.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③借代的作用
A.以简代繁;B.以实代虚;C.以奇代凡;D.以事代情。
④运用借代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⑤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A.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B.不同点:Ⅰ.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Ⅱ.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Ⅲ.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a.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
b.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a句是比喻中的借喻,“园丁”指的是老师,可以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而b句是借代,“一针一线”代群众利益,是部分代整体,不能改为比喻。
(3)比拟
①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②比拟的种类
A.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B.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③比拟的作用
A.色彩鲜明;B.描绘形象;C.表意丰富。
④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⑤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A.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B.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隐,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如:a.古老的神州是一只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
b.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a句是比喻,把“神州”喻为“睡狮”,相似点是力量大而沉睡。b句则是比拟,此处是把物当人来写,是拟人。
(4)夸张
①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②夸张的种类
夸张可分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A.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C.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③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④运用夸张注意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5)对偶
①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②对偶的结构
A.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③对偶的种类
A.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典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B.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对偶的作用
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用于诗词,有音乐美;C.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⑤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6)排比
①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②排比的种类
A.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B.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得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得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得美丽和宽广。

[1] [2]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何为“两妙” 高考复习
《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相关文章
  1. 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
  2. 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修辞知识 高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