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范文写作总结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正文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10-16 17:37:38]   来源:http://www.51jxk.com  调研报告   阅读:8563

概要:文章www.51jxk.com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建设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为此,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一、抓好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的要求,围绕搣一年抓试点,三年大改观,五年大变样攠的思路,坚持搣合理布局,保证质量,功能配套,讲求特色攠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规划入手,从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把规划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规划管理。各区县政府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不管是示范村,还是整治村、特色村,规划深度应以村镇的总体规划为基础,再根据实际,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标签:市场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http://www.51jxk.com
文章
www.51jxk.com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建设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为此,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抓好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的要求,围绕搣一年抓试点,三年大改观,五年大变样攠的思路,坚持搣合理布局,保证质量,功能配套,讲求特色攠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规划入手,从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把规划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
  (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规划管理。各区县政府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不管是示范村,还是整治村、特色村,规划深度应以村镇的总体规划为基础,再根据实际,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
  (二)要高起点规划,要形式多样化。各地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规划可做到适度超前;以县规划设计部门为主体突出特色规划中心村,以乡镇规划设计部门为主体因地制宜规划自然村落;规划建设模式做到形式多样,规划部门要提供生态庄园式、农村社区式、分散村落式、城郊集中式等多种模式供农民选用。
  (三)新村镇的建设,严格管理制度。各地新村镇建设应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乡镇可以成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各乡镇要把制定的村规民约,与政府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村镇规范要体现“实用、实效、经济、美观、超前”和“合理布局,保证质量,功能配套,突出特色”的原则。
  (四)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
  重点要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
  二、细化发展目标,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笔者认为,为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的,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借鉴其他市(州)的经验和结合我市具体实际,特提出到20xx年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对量化指标(仅供参考)。
  (一)生产发展。有一个能保证持续增收的农产品,农产品商品率在85%以上,并达到安全食品的要求;有集中的排水沟渠和水塘等保证生产条件,农村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土地生产率(粮食亩产)在500公斤以上;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万人农业科技人员在5人以上;农田旱涝保收率在8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在500度以上;自然灾害成灾率小于10%,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低于10%,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
  (二)生活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6000元,从事非农就业比重要达到70%以上,恩格尔系数低于40%;农户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在40%以上;磚混结构住房率达到85%以上,城镇化水平大于38%;有村医疗站(室)、参加了医疗和社会保险,参保率在8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0-100万元以上。
  (三)乡风文明。农村文化生活丰富,有功能较为完善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尊老爱幼,互相帮助,老弱病残皆有所养,社会风尚良好;和睦相处,扬善弃恶,社会治安良好。
  (四)村容整洁。按照“六化”要求,即,一是布局优化。村组建设规划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布局合理,组团建筑有个性特色、美观大方,组团建筑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灵活自然,农户住宅实用、美观。二是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宅间道路达到消防安全要求。三是村庄绿化。绿化率达到50%以上。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绿化。四是路灯亮化。村内公共场所安装有路灯。五是卫生洁化。村内有专用公共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卫生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六是河道净化。河道整治达标,水体通畅,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
  (五)管理民主。有一个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村党组织,一个按照民主集中制建成的村民委员会;有一套实行民主管理的制度,如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健全;村民民主意识增强,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管理。
  三、抓好试点示范,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抓好试点示范,聚集政策、资金、人才优势,通过以点带面,务求实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规划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了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采用试点示范,重点突破的方法,建议市上安排规划一定数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搣一年抓试点,三年大改观,五年大变样攠的思路,20xx年市上可重点突破一定数量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xx年—20xx年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到20xx年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个大的发展;各区县也要相应确定一定数量的新农村示范点;各乡镇也要确定一定数量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二)选点的基本条件:一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二是有合理的规划。规划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村民休闲的需要和生活与产业的发展;三是交通状况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四是坚持农民自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村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本地平均水平;五是正在形成农村产业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一定的基础。
  (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是围绕生产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讯,完善农村电网,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三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五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六是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四、整合管理资源,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只有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与指挥体系,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运用行政、经济手段,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只有组织领导到位,才能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使新农村建设从有形抓起向无形深入,使新农村建设活动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一)建立四大机制,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强化领导,建立责任机制。落实牵头部门,落实各级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格局。可成立“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新农村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二是明确目标,建立联动机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把市、县、乡(镇)、村四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建目标和经济建设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网络体系,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联动机制。三是量化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围绕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攠的要求,制定全市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考核评价体系,把主要目标指标化、定量化,各项任务责任化、考核化,把搣软任务攠变成硬指标。四是明确奖惩,建立激励机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对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并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调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1] [2]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
上一篇: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