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正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77

概要:⑤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动词,请示)(4)劝①惩恶而劝善。(动词,勉励,鼓励)②各劝其业,乐其事。(动词,努力从事)③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动词,劝说)(5)若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动词,好像)②若毒之乎。(代词,你)③若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连词,表假设)(6)书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动词,书写)②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名词,书信)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名词,书籍)④局势唯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名词,书法)(7)孰①进孰于天子(名词,熟食)②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动词,成熟)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副词,仔细,周详)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代词,谁)⑤是可忍,孰不可忍(代词,什么)(8)说①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动词,说明,解释)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动词,诉说)③使人说于子胥(动词,告诉)④是说也,人常疑之(名词,观点,说法)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词,一种文体)⑥说备使抚表众(动词,劝说,读shuì)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形容词,高兴,读yuè)2解释下面加点的双音节实词①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禀告事情)②信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⑤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动词,请示)
(4)劝
①惩恶而劝善。(动词,勉励,鼓励)
②各劝其业,乐其事。(动词,努力从事)
③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动词,劝说)
(5)若
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动词,好像)
②若毒之乎。(代词,你)
③若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连词,表假设)
(6)书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动词,书写)
②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名词,书信)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名词,书籍)
④局势唯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名词,书法)
(7)孰
①进孰于天子(名词,熟食)
②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动词,成熟)
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副词,仔细,周详)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代词,谁)
⑤是可忍,孰不可忍(代词,什么)
(8)说
①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动词,说明,解释)
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动词,诉说)
③使人说于子胥(动词,告诉)
④是说也,人常疑之(名词,观点,说法)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词,一种文体)
⑥说备使抚表众(动词,劝说,读shuì)
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形容词,高兴,读yuè)
2解释下面加点的双音节实词
①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禀告事情)
②信造化之尤物也。(大自然)
③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峻雄伟的样子)
④亦与他山迥异。(迥异:差别很大)
⑤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年高有影响的人)
⑥且留待之须臾。(片刻,一会儿)
筛选文中信息
【考点解读】
筛选文中的信息,在文言文阅读中属于“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考查形式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学生找出全都说明某一问题的一组。
历年高考题表现出的筛选内容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表现人物言行举止的信息。②体现人物的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的道德情操和能力才智的信息。④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温馨提示】
①宏观考虑,整体把握。阅读时,首先将下列相关内容筛选出来:文中写了几个人,主角是谁,其他人与主角是何关系;有几件事,谁所为,事件反映了什么价值取向。②微观分析,抓住关键。关键章节,如评价性,总结性章节。关键语句,如起始句、总结句、评述性句子。③审清题目,善用排除。找出全部说明某个问题的信息,某个选项中只要有一个句子与题意不符合,即可排除。
【考题例析】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答案】C
【解题指导】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项中“数延见”一句大意是“邓愈要见熊鼎”,据此来理解,“延”应该是“邀请、延请”之意。
【技巧点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每年必出题目,可能全都是“实词”,今年的题目即如此;可能实、虚词都有,也可能只有虚词。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考查是动态语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动态语境中的陌生意义,就必须注意上下文语境,注意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其次要注意文言实词知识的灵活熟练运用,最起码要熟练掌握文言实词知识,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解题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选,对于同学们来说,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比如本题的“长”读“zhǎng”,通“掌”,无论知识还是文句理解,都非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结”在“结兵自守”中显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赞”在“留幕府赞军事”句意中显然是“辅佐、协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最后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现代汉语词汇积累,这些都是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必要知识。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D
【解题指导】“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几乎每年必考,这是由于所选文言文多采自史传文,而史传文都是评述某个人的生平事迹的,这就决定了“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的高频率出现。本题中①反映的是主人公辞官不就的品德,②是主人公说的话,说的是朝廷命令御史查察,④反映主人公判案迅速,都与题目要求不合,故选D。
【技巧点拨】这种题目的解法主要是排除法,且很快很准确,比如一看①马上就可排除之,于是就只剩下C、D两项了,再看看②又能迅速排除C,很快就可选出答案。考试过程中必然要讲求点儿效益,而排除法的运用帮助很大,效果也很明显。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敕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答案】C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以及准确翻译理解句子的能力。C选项根据文中信息“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可知,迁走的是凶恶残暴、称霸一方的“方氏”。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但相对于现代文阅读鉴赏来说,能力层级还只是C级“综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

【定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兵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司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秋水》教学案例(苏教版 必修三 板块三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
  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长恨歌》教案(人教版...
  4.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
  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6.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秋”》教学设计
  7.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总纲(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8.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吟咏诗韵”教学设计总论...
  9.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学设计总...
  1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交流材料(人教...
  1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人教版高二上册)
  12. 《语文》必修3及《中国古代诗文欣赏》选修中易写错的字 教学总结(...
  1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建议 说课(人教版高二...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