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评论» 正文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评论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824

概要:[课外练笔]最近,在南京雨花台,竖起一座铜像,前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铜像所铸之人,既不是历史伟人,也不是英雄泰斗,而是一位年仅25岁、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市民——于璐。因为她在遭遇车祸遇难后,其父母和家人决定将她的器官捐献给社会。请就这件事情,写一篇社会生活评论。设计B1.导语设计相比较写作一般的议论文,社会生活评论的写作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问题的感受更敏锐,分析更透彻,认识更深刻,这主要是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而不只是一个写作上的问题。认识事物的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所以古人有“文以识为主”的说法。卓越的见识能对所述的事情起到“烛照”作用。“文章切忌随人后”,人云亦云,千人一腔,是写社会生活评论的大忌。写社会生活评论应当是“领异标新二月花”。认识要“异”,不同一般,不落俗套;见解要“新”,不泛泛而论,拾人牙慧。这就需要在写作上选择新颖的视角,如苏轼所说的看“庐山”,要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开掘。但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广见熟参,洞明世事,写社会生活评论“八股通世故不通”是写不好的。具有丰厚广博的社会知识是写社会生活评论的智力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评论,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课外练笔]
 最近,在南京雨花台,竖起一座铜像,前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铜像所铸之人,既不是历史伟人,也不是英雄泰斗,而是一位年仅25岁、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市民——于璐。因为她在遭遇车祸遇难后,其父母和家人决定将她的器官捐献给社会。
 请就这件事情,写一篇社会生活评论。
 设计B
 1.导语设计 相比较写作一般的议论文,社会生活评论的写作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问题的感受更敏锐,分析更透彻,认识更深刻,这主要是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而不只是一个写作上的问题。认识事物的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所以古人有“文以识为主”的说法。卓越的见识能对所述的事情起到“烛照”作用。“文章切忌随人后”,人云亦云,千人一腔,是写社会生活评论的大忌。写社会生活评论应当是“领异标新二月花”。认识要“异”,不同一般,不落俗套;见解要“新”,不泛泛而论,拾人牙慧。这就需要在写作上选择新颖的视角,如苏轼所说的看“庐山”,要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开掘。但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广见熟参,洞明世事,写社会生活评论“八股通世故不通”是写不好的。具有丰厚广博的社会知识是写社会生活评论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写作时才越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个性教法展示 评,就是评断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社会生活评论就是要通过剖析事理,明辨是非,来直接表达作者认识。
 (1)沿波讨源法  议论析理的文章,必须善于向本质深入。许多经典性的议论常常是使自己的观点,在一个又一个层次上展开、递进,直到揭出事物的本质。形象地说这种方法就是沿波讨源法,即顺着水流去寻找它的源头,深挖出所评论的社会生活现象中人们的心理根源。
 (2)开渠引水法 古人说:“渠引一溪水,春泥两岸开。”这种方法就是把所评论的问题比做渠水,歌颂正面、批判反面就好比把土向两边翻,经过一正一反的对比分析,能将事物的特点、本质,更加鲜明、突出地揭示出来。这是一种传统的说理方法。如韩愈的《师说》,就用歌颂正面、批判反面来反复对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圣益圣”是出之“从师问焉”,“愚益愚”是出之“耻学于师”,从而论证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接着又对比分析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和“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进而引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结论。
 3.创新聚焦
 (1)沿波讨源法的训练 这种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发现和分析事理的层次。事理的层次是极为丰富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可以找到不同的层次,可以按照事物的逻辑层次进行推演,以分析为向导,层层逼近核心本质。可以从事物的程度入手,由轻及重,由量变到质变,一层一重境界。
  [借鉴实例]

关于抗旱的芝麻和西瓜 佚名
 

  作为一个民望颇重的媒体,今年5月26日《南方周末》关于北方大旱的报道引起许多关注是在意料之中的。随后6月2日的报纸就有了反响,在头版登出了三位读者的来信。其中有两位读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学校里对水的浪费。自来水哗哗地流着,洗一双袜子也要用两盆水,这种现象让他们感到痛心。他们的来信表达了对水的珍惜,也表达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愿望和决心。我尊敬这种愿望和决心,但是不喜欢这个逻辑。
 以前叫舍小家保大家,现在叫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什么什么,世界就变成什么什么。一旦社会的宏观运作上出现了问题,就来个全民动员。现在北方大旱,就要求个人进行节约用水的道德反省。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洗一双袜子用两盆水是值得鼓励的,而是觉得洗袜子的同学不该承受这样大的道德谴责。因为引起大旱的人祸绝非学校里长开的水龙头和洗一双袜子所用的两盆水。
  其实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不是民众的个体行为,而是权力机构的集团行为。只有权力机构组织装备了现代工具和思想的伐木队伍,才能没有任何顾忌地几年剃秃一座山。也只有得到权力机构批准的工厂,才能源源不断地排出大量废水,把大河搞臭。我们洗袜子少用一点水,相对于工业污染来说,对环保事业的贡献是无穷小的。节约一滴水能浇多少亩地的应用题,使人们陷入一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道德意义的琐碎事物中。说句抬杠的话,如果把每个人节约出的一滴水搜集起来,真正起到浇多少地的作用,所花费的成本还不如让每个人多浪费一滴。同时,这种计算颠倒了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我倒是倾向于把账反过来算:如果拆掉一座化工厂,能让我们洗袜子的时候多用多少盆水?
 只要人人都什么什么,世界就会什么什么。这是一种简单的、政治上正确的对重大社会事件的表态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后面,潜藏着一种可怕的逻辑。它把社会的重大问题归结到个人的行为,把首先应该宏观上操作的技术问题转化为个人的主观意识问题。这种逻辑被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并长期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成为我们在困难时寻找解决途径的本能反映。这种心理使人迷失了真正的目标,好比在西瓜堆里捡芝麻,不知谁大谁小。
 这篇社会生活评论运用了沿波讨源法,顺着人们关于抗旱节水的问题议论析理,使自己的观点逐层展开、递进,直到深挖出所评论的社会生活现象中人们的心理根源。
 [课外练笔]
 下面是一个在中国教书的日本教师写给某编辑部的一封信,请就这封信所谈的作bi问题写一篇评论。要采用沿波讨源法,深入剖析作bi者的心理根源。
 我是一名来自日本的教师,在中国某高校教了两年日语。在这两年当中,我常常发现有学生作bi。令我吃惊的是:作bi的学生不但多,而且他们对于这种行为的罪恶感也十分淡薄。他们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然而对作bi的态度却很含糊,甚至好像存在不作bi的学生被其他学生孤立起来的倾向。这是我不能理解的。我在日本教了四十多年书,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顽固的作bi现象。更令我不解的是某些教师对作bi的态度。听说有的教师在考试的中间,故意离开教室让学生自由地作bi。这使我开始觉得作bi不仅是学生的恶习,更与教师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学生满不在乎的态度是否与教师的放纵有关呢?
 (2)开渠引水法的训练 这种方法运用比较普及,一般是以先进人物与落后人物、正确意见与错误意见、成功与失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出正确的结果。
  [借鉴实例]

谁是英雄? 吴 明
 

  近来在音像店看到在卖香港拍的《成吉思汗》,不禁想说两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成吉思汗不仅是英雄,还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是,如果我们步入历史,回到当时的环境中,那么他还是英雄吗?当蒙古族铁骑践踏我神州大地的时候,当他的将领将拒绝投降的满城百姓一一屠杀的时候,当蒙古士兵枪挑婴儿耀武扬威的时候,当时的中国人会把他当作英雄吗?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权力欲不惜屠杀他人,这样的人是英雄吗?
 我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在我曾经的脑海里,英雄是成吉思汗,英雄是打虎的武松,英雄是好莱坞的明星们。他们这样的人才酷,才有男人味。但是这些英雄偶像经不起推敲,总是要一一倒下的。《水浒》里的“黑旋风”劫法场时逢人就砍,“行者”武松杀光张都监全家老小,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做我们中华民族供奉的英雄呢?
 现在是把他们请下英雄坛的时候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在我的眼里,英雄是那些为了人民、为了正义、为了真理积极求索、英勇献身的人们,英雄是那死在侵略者剑下的阿基米德,英雄是那被教会与愤怒的群众烧死的布鲁诺,英雄是那抱着马痛哭的疯了的尼采,英雄是写出《出身论》的遇罗克……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历史是属于他们的。
 为什么要讨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因为人人生来都想成为英雄,如果大家说强盗是英雄,那想当英雄的人都去学当强盗了。《水浒传》播放的时候,不是成天听到哪里哪里的学生也在搞帮派吗?另外,认识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才会有孕育英雄的土壤,中华民族才能产生更多的真正的英雄。
 这篇社会生活评论采用了开渠引水法,反面批判了成吉思汗、武松、李逵这些所谓的英雄,正面歌颂了阿基米德、布鲁诺、尼采、遇罗克这些真正的英雄。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课外练笔]
 眼下,一些穷困地区的孩子上不了学或辍学的情形颇多,全国上下都在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以使这些孩子能重新走进课堂。同时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争相兴办贵族式的高收费重点学校,学费动辄几万元,学生在这些学校里享受到极其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请针对这种社会现象,用开渠引水法写一篇评论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写作]第三单元自然科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