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第六单元阅读】» 正文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第六单元阅读】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320

概要: 文/王国彬导学新概念】《孟子》是模仿《论语》之作,多记论辩之辞,每章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多带驳论的性质。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严厉抨击暴虐统治与兼并战争,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本单元前三篇课文就着重阐述了这些思想。《齐桓晋文之事》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在这次谈话中,孟子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说起,鼓励齐宣王发扬“仁术”,推恩百姓,以德服天下,集中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经济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庄暴见孟子》记叙了有关齐王“好乐”的两次谈话,表现了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孟子见梁襄王》以禾苗遇旱枯遇雨兴为例,对梁襄王讲述了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的道理。本单元后一篇课文《短文两篇》,其一是被后人誉为已具短篇小说雏型的《齐人有一妻一妾》,其二是寓言故事《弈秋》。前者叙写了一个日日求乞在外,而回家又向自己妻妾百般炫耀体面的齐人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当时一些追求富贵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第六单元阅读】,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文/王国彬

导学新概念】《孟子》是模仿《论语》之作,多记论辩之辞,每章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多带驳论的性质。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严厉抨击暴虐统治与兼并战争,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本单元前三篇课文就着重阐述了这些思想。
 《齐桓晋文之事》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在这次谈话中,孟子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说起,鼓励齐宣王发扬“仁术”,推恩百姓,以德服天下,集中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经济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庄暴见孟子》记叙了有关齐王“好乐”的两次谈话,表现了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孟子见梁襄王》以禾苗遇旱枯遇雨兴为例,对梁襄王讲述了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的道理。
 本单元后一篇课文《短文两篇》,其一是被后人誉为已具短篇小说雏型的《齐人有一妻一妾》,其二是寓言故事《弈秋》。前者叙写了一个日日求乞在外,而回家又向自己妻妾百般炫耀体面的齐人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当时一些追求富贵利达之徒,背地里营营苟苟,丑态百出,而在人前又百般炫耀,自以为体面得很;后者以弈秋教人下棋为例,说明了做事是否专心致志,结果是大不一样的道理。
 孟子的言论,十足表现出一种刚强不阿的态度。也正因为他有着如此的思想、胸襟和自信,有着如此刚烈的性格,所以才“文如其人”,构成了《孟子》散文风格上的突出特点: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薄有力。具体一点说,《孟子》散文以论辩见长,常常采取层层追问、步步进逼的方法,使对方无法躲避,理屈词穷;同时也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充满爱憎的感情,从而富于强烈的文学色彩。
 基于上述分析,学习本单元时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在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同时,着重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和运用比喻之妙,品味《孟子》善用对比的语言特色。一句话,就是要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孟子》。
 【资料显示屏】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主张行“仁政”“法先王”,要求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认为民贵君轻,反对诸侯间的不义战争;主张“性善说”,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他鼓吹英雄史观,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理论。他的“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对后代文学理论有很大影响。后世多以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全书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篓》《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孟子》一书宋代时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又将它合入《四书》之中,可见它的地位极高。
 与《论语》比较,《孟子》散文充满着论战性,记述也显得更生动,更完整,更具有某些文学色彩和吸引力。因此,《孟子》散文对中国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是显著的。
 《孟子》一书的警策之句很多,兹择要列举部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一、设计思路
 综观本单元的5篇课文,篇幅一篇比一篇短,难度一篇比一篇小。就一般人处理教材的原则,往往是先讲教读课文(即不带星号的难度较大的课文),后学自读课文(即带星号的难度较小的课文)。这种教法自有道理,也吻合编辑们的意图。能否“反其道而行之”,先教篇幅短的,难度小的,再教篇幅长的,难度大的?能。因为人们的认知规律一般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肯定这简单的认识,则安排6课时,依第21课至第18课的“倒序”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法展示
 (一)安排1课时教学《短文两篇》
 1.指名讲述“弈秋”的故事(学生们应该都了解此故事),并由此拉开本单元教学的序幕。
 2.对照所讲“故事”和注释,落实《弈秋》的字词句,领会课文的寓意。
 3.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要求做到流利朗读,准确译文。
 4.由学生复述《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情节。(情节由5段组成:齐人对妻子的夸口,妻子的怀疑和妻妾商议,妻子的追踪和真相的发露,妻妾的羞愧和哭骂,“良人”无耻的得意的丑相。)
 5.讨论《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寓意,补充原文省略的文字——“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6.教师小结,重点强调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7.课外作业: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翻译《孟子见梁襄王》全文。
 (二)安排1课时教学《孟子见梁襄王》和《庄暴见孟子》。
 1.抽两位同学分别将《孟子见梁襄王》的译文抄在黑板上(有条件者可直接将译文投影到屏幕上)。
 2.根据黑板或屏幕上的“译文”教读课文,让译文与原文对号入座,使误译得到纠正,漏译得到补充,加强朗读环节,体会譬喻论证。
 3.分组(4至6人)学习《庄暴见孟子》,在组长(临时根据某“标准”产生)的带领下,各组须做好以下工作:
 ①通读全文,准确读音,正确断句;
 ②试译原文,把握不准者作好记录,准备提问求教;
 ③找出文中的对比句,思考其运用的好处;
 ④归纳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
 4.逐项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突出“朗读”和“质疑”两个环节。
 5.作业:完成练习三。
 (三)安排3课时学习《齐桓晋文之事》。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即从开头至“王请度之”。
 1.学习课文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一读之后要求能翻译原文,懂得“是以”属固定词语,“臣未之闻也”属宾语前置句;(已注释的词句属特殊用法的要突出强调,下同。)二读之后必须了解齐宣王问话的切入点(以问“霸道”开端),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
 2.学习课文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分角色朗读,明确“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体会“以羊易牛”的阐发艺术,强调宾语前置句(“莫之能御”)、“之”字的区分(“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见之”)、兼词“诸”字等知识点。
 3.学习课文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以练习代讲解,“逼”着学生自学。
 练习设计如下: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这样)
 b.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区别)
 c.是诚不能也(的确)
 d.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行王道)
 e.王请度之(估量)
 ②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然则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
 译:(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③孟子善于设喻论证。用“力举百钧而不能举一羽”“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比喻(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来比喻(故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请用原文作答。
 ④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并用两个字归纳孟子为宣王指明的方向。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初五册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