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 正文

《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215

概要: 活动目标: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中和人的文化心理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 增强忧患意识,并借鉴我国历代管理土地的经验,调查本地土地使用情况,发现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活动设计: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有两个工作:一、课外活动:(1)学生参照有关资料,制定调查方案,对家乡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2)搜集有关土地的成语、典故、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二、课堂活动:演自己创作的小品;做演讲;做辩论。活动演示过程:活动一:诗文中的土地:主持人诗朗诵《地之子》(李广田) 我是生自土中,

《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中和人的文化心理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 增强忧患意识,并借鉴我国历代管理土地的经验,调查本地土地使用情况,发现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活动设计:
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有两个工作:
一、课外活动:
(1)学生参照有关资料,制定调查方案,对家乡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2)搜集有关土地的成语、典故、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
二、课堂活动:演自己创作的小品;做演讲;做辩论。
活动演示过程:
活动一:诗文中的土地:
主持人诗朗诵《地之子》(李广田)
            我是生自土中,
  来自田间的,
  这大地,我的母亲,
  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着天上。
  望着白的云,
  彩色的虹,
  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请同学们赏析——
这首诗中你认为最能让你有感而发的句子有哪些?为什么?
你收集的关于热爱土地的诗歌还有哪些呢?请你也做朗诵。
学生们自主发言。
活动二:成语中的土地: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并且解释它的意思,或者用这些成语写话。
地北天南 :谓四处,到处 
地丑德齐 :土地相似,德教齐等。谓彼此不相上下 
地丑力敌 :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地大物博 :谓国家疆土辽阔,物产丰富 
地动山摧 :见“地动山摇” 
地负海涵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地覆天翻:形容变化巨大 
地广人希 :见“地广人稀” 
地广人稀 :亦作“地广人希”。亦作“地旷人稀”。谓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地棘天荆 :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地瘠民贫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地角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很远 
地久天长 :①形容历时悠久。②形容爱情永久不变。犹言白头到老 
地旷人稀 :见“地广人稀” 
地老天荒 :①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②犹言地为之老,天为之荒。形容极其感人。③谓改朝换代 
地老天昏 :形容变化剧烈 
地灵人杰 :谓人物杰出,盖因地之灵秀 
地平天成 :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 
地上天宫 :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 
地塌天荒 :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 
地下修文 :据晋王隐《晋书》载,中牟令苏韶死后现形,对其堂弟苏节说,颜渊、卜商现为地下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皆鬼之圣者。韶今亦守其职。见《太平御览》卷八八三引。后因以“地下修文”为文士死亡的典故 
地主之仪 :见“地主之谊” 
地主之谊 :《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杜预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饩,生物。”孔颖达疏:“致礼礼宾,当谓有以礼之,或设饮食与之宴也。”后因以“地主之谊”谓当地的主人对来客接待的礼节和饮食馈赠等情谊 。
活动三:传说中的土地:
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与土地有关的历史传说,以及神话故事等。
      《寸金桥》的故事:
寸金桥,座落在湛江市赤坎区西侧。始建于1925年,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64年2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来湛江,为桥题诗:“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头自由云”。郭沫若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长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桥两头分别竖碑一方,碑上分别记载董必武“寸金桥”手迹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诗句手迹,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土地公的故事》 

    福德正神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於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 
     在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据说他还能使五谷丰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四、民俗中的土地:
    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愿,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的祖先自古敬重土地,而且把敬重土地的习惯,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潮汕风俗——潮汕人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每个角落。
    潮汕人设置土地神位或庙宇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永久性的为居民住宅、商店、工厂、车间、作坊等,设立“地主神位”,安放在厅堂或厨房里地下的适当地方。每月农历初二、十六两天定期举行拜祭,俗称“牙祭”。祭品不拘一格,有饭、菜、鱼肉蛋类、水果、饼食等,凡可吃的东西都可作祭品。祭拜时香炉里要插下五支点燃的香,意即为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五土神,祭毕要焚化五份纸锭。
    街头巷尾与各乡村大多还有建庙宇祀土地神的,称为“福德祠”。庙里大体都立有土地公与土地妈偶像,供人们朝拜。
    安葬死人建造坟墓的山地上,也要在每座坟墓同向左侧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竖牌,像配置一座小坟一样。这种土地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坟扫墓时拜祭一次。
    临时性的为营造新居、工场等建筑物以及修缮必须动土时,不论规模大小,在动工之前,都必须由建筑工人设置土地神位,用五副纸锭、五支没点燃的香一并夹在一段竹杆之中,作为土地神位的标志,进行祭拜,工程完成之日还要备办牲礼谢土地神。
(2)甘肃的民间社火表演: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黑洞旅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