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高考高分作文技法分析——考场作文创新教学设计(高三)» 正文

高考高分作文技法分析——考场作文创新教学设计(高三)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185

概要:海高 黄新英 教材分析:针对现在一些高分作文以及媒体宣传的高分作文注重文体创新而忽略内容的倾向,特准备上此一课,让他们注意“凤头豹尾”的写作技巧,如何“大题小作”切入话题,让文章的材料“与时俱进”,在内容的基础上,有必要的话可以采用传统的文体“旧体翻新”,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地快速地夺得高考作文的高分。学生分析: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文学功底较好,分析能力较强,鉴赏眼光较高,只要给以足够的时间,他们能完成初步的鉴赏评析和小组归纳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适当点拨,课后练习,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是普通高中,建议用两节课,两个方法一节,前面让学生阅读后直接让他们说出一两点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归纳。)本节课设计针对重高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鉴赏成功的考场作文,掌握考场作文写作技法,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2、过程与方法:利用例文,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克服畏惧考试作文的心理,培养对它的兴趣,以达到审美的愉悦,使有信心、快乐、成功作文。教学难点:1、改变考场作文难写心态;2、学生写作时的有意识运用。设计思想:课前先下发高

高考高分作文技法分析——考场作文创新教学设计(高三),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海高   黄新英  
教材分析:
针对现在一些高分作文以及媒体宣传的高分作文注重文体创新而忽略内容的倾向,特准备上此一课,让他们注意“凤头豹尾”的写作技巧,如何“大题小作”切入话题,让文章的材料“与时俱进”,在内容的基础上,有必要的话可以采用传统的文体“旧体翻新”,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地快速地夺得高考作文的高分。
学生分析:
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文学功底较好,分析能力较强,鉴赏眼光较高,只要给以足够的时间,他们能完成初步的鉴赏评析和小组归纳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适当点拨,课后练习,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是普通高中,建议用两节课,两个方法一节,前面让学生阅读后直接让他们说出一两点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归纳。)本节课设计针对重高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鉴赏成功的考场作文,掌握考场作文写作技法,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例文,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克服畏惧考试作文的心理,培养对它的兴趣,以达到审美的愉悦,使有信心、快乐、成功作文。
教学难点:1、改变考场作文难写心态;2、学生写作时的有意识运用。
设计思想:课前先下发高考考分作文材料,让学生在文后写上该文得高分的原因,列出得分点。课堂上先请各学习小组讨论该文最大最出彩的是哪一方面,以备后用。随着教师的讲解,配合例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些同学一谈到创新就以为是改变自己的原有的东西而去写一些自己都不熟悉的诸如实验报告、使用说明、药方、绝密档案、书序之类。诚然,考场作文的文体形式创新是重要,但如果只关注这些,往往会弄巧成拙,因为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功底远比形式重要。如能再探索一些章法、一点技巧,必能让自己的文章有“法”可依,有“从”下手。
同学们手中的例文都是高分作文,课前布置的任务是要完成鉴赏工作,现在请我们的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出每篇文章的最大优势所在。

二、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总结出以下四点,逐点分析。

1、例文1:河南考生                     品茶(文附后))
简评:话题作文命题宽泛,由于限制较少,容易写得不着边际,因此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方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本文采用“以小见大”之法,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转变的切身感触,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题——“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2003年高考话题作文“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关系”
在学生指出文章优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说出以下“小题大做”法的特点。
大题小作(立意上)
话题作文多以大示人。可写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空间距离也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一方面,这类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这类题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好比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
(一)、限制定向,宽题窄作。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二)、大胆取舍,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反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2、例文2:浙江考生                         (文附后)
简评: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战争刚刚结束,作者就将这一时事热点写进文中,的确给人一种真切新鲜之感,真是一篇独辟蹊径的佳作。全文从爱国情蒙蔽了“我”的理智的角度入笔,以一个士兵自我忏悔的形式构筑全篇,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对国际动态的关注。
——2003年高考话题作文“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关系”
在学生指出文章优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说出以下“与时俱进”法的特点。
与时俱进(选材上)
“与时俱进”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大路货而言。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面对社会大舞台、大变革,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面对市场经济,面对腐败现象,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借助作文话题写出来。那么怎样在作文中做到“与时俱进”呢?
扩大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平时应观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积累鲜活材料。
课中小结:以上两例是从文章立意选材角度切入,即在内容上加以把握,驾驭得好,文章就有了根基,有了底气。如果要让文章更出色,形式的创意也很重要。
实战演练:以上两种处理内容的方法选择一种完成话题作文“面具”的口头作文。

3、例文3:江苏考生                          (文附后)
简评:“文体自选”为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近年来,在文体上也是百花齐放,但是,像这位考生,居然模仿五言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写成,却是绝无仅有。他把一位立志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诗的中心人物,在与家人、亲戚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其“心灵的选择”,真是大胆得可以。
——2002年高考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
在学生指出文章优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说出以下“旧体翻新”法的特点。
旧体翻新(文体构思)
高考作文自“文体不限”后,引出了一篇“白话”古文《赤兔之死》,举国哗然。2003年高考甫定,甘肃一篇古文《吊屈原赋》居然得了满分,上海一篇高考作文《杂》,用书序的形式写也得了满分。这类作文没有任何不对之处,它不违规,符合命题所规定的“文体不限”,更是高考评分标准所鼓励的“有创新”。富有创作价值的作文不仅限于题材、立意、结构和语言,也包括文章体裁,其共同点是突出个性特征,展示创新才华。“旧体”指我国古代传统文体,如“诗经”、“楚辞”、“汉乐府”这类诗辞样式,还有“论”、“说”、“原”这类论说体,也有“序跋”、“表疏”、“碑志”这类公文。“新”指当代社会中的新思想、新内容,它的实质是正确对待具有渊源历史的古代文体,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以至推陈出新,为发展“新作文”服务。200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飞》一文,就是模仿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而成,形式虽是借鉴,可是内容截然不同,令人眼睛一亮。
4、欣赏例文4:                                     花(文附后)
简评:这是一篇在开头和结尾颇下功夫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凤头”之巧,在于不仅能总领全文,带动全篇,使文章迅速入题,而且一下子能显作者才气,引读者之注意力和阅读兴趣。结尾用形象的比喻“生命如花”作结,余韵悠长,既寓意深远,又简洁明快。“豹尾”之力,在于不仅能总束全文,突出题旨,而且韵味无穷,启人遐思。
——2005年高考话题作文“一枝一叶一世界”
在学生指出文章优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说出以下“凤头豹尾”的写作技巧。
凤头豹尾(技巧)
“凤头”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好的开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开篇要点题,新颖,简洁明快。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