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一双手》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正文

《一双手》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49

概要: 教学目的: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提高写作水平。一、导入语上节课,我们从阅读理解的角度,了解并掌握了《一双手》的相关内容,通过这双手,我们读出了一双手背后的故事,认识到这双手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高尚品质。二、复习巩固(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回顾、思考后提问)立意: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热爱、敬仰、赞美(普通而不普通的人,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生动、感人。)1.选材:典型 一双手,抓住最具特征的某一特征。2.构思:精巧开头:明写各种各样的手,暗写一双手,从而烘云托月般地突出了下文的一双手。主体:多角度具体、细致地描写一双手的“奇”。(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结尾:展开想像,赞颂。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种结尾非常妙:充分调动了读者想像的空间。那么你们看着这双手,又看到了什么呢?(放飞思想,展开想像。)3.语言:朴实4.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说明;另比喻、对比、列数字等方法的运用,既表现了手的特征,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过渡语:文章之所以生动、感人,是离不开作者细心的观察、成功的写

《一双手》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的: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一、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从阅读理解的角度,了解并掌握了《一双手》的相关内容,通过这双手,我们读出了一双手背后的故事,认识到这双手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复习巩固(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回顾、思考后提问)
立意: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热爱、敬仰、赞美
(普通而不普通的人,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生动、感人。)
1.选材:典型  
一双手,抓住最具特征的某一特征。
2.构思:精巧
开头:明写各种各样的手,暗写一双手,从而烘云托月般地突出了下文的一双手。
主体:多角度具体、细致地描写一双手的“奇”。
(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结尾:展开想像,赞颂。
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种结尾非常妙:充分调动了读者想像的空间。那么你们看着这双手,又看到了什么呢?
(放飞思想,展开想像。)
3.语言:朴实
4.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说明;另比喻、对比、列数字等方法的运用,既表现了手的特征,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语:文章之所以生动、感人,是离不开作者细心的观察、成功的写作。一篇美文佳作,如同一幢造型迥异的房屋:(举例----二者关系)。
结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常见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其美,需要我们细心的观察、领悟。
(赏析写作材料)
三、表述体验(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孩子跌倒了,母亲递出的一双手,让孩子感受到了爱心;有人遇到困难了,路人递出的一双手,让人们感受到了温暖;我们遇到疑惑了,朋友递出的一双手,让我们感到了友情的珍贵……那一双双手中,该是凝聚了多少的爱心、热心和诚心。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
    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创造的凭借,手是人类最神奇的一个器官。
除了一般正常的手,也还有特殊的“手”。
以“手”为话题表述体验。
要求:1.形式:自愿、点名;2.过程:讲述、评论。
提示:1.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表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教师小结:
通过这二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阅读理解、口语表述中表现得非常不错,感受也挺深刻的。尤其是在森林资源逐渐匮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敬仰、赞美类似于张迎善那样热爱造林事业的人。
由此,我想到了中央电视台每年都在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假如张迎善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你借鉴所提供的颁奖词材料,也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四、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赏析颁奖词材料)写“颁奖词”
提示:要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
五、课外思考
你们也有一双手,你们的手将来会做什么呢?
提示:体会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六、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要学习如何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只有培养有意识的细致的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好文章的道理。


写作材料

材料一: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材料二:树干子那样粗,几个人都搂不过来。"说着他伸出两臂,做个搂抱的姿势。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那双手满是茧子,沾着新鲜的泥土。我又望着他的脸,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杨朔《茶花赋》
材料三:张大爷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长年累月地干活,左手的大拇指已经弯曲变形了。宽阔的手上,粗糙的表皮如同额上的皱纹一样,无情的刻画着岁月的沧桑。
                                                     ---学生习作片断
(抓住了张大爷的面部特征,细致的描写了手与脸,使读者一目了然的看出了一位历经沧桑、辛苦劳作的老人。)

颁奖词材料

一、200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姚明:篮球运动员 
颁奖词: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二、200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杨利伟:宇航员
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三、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 
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四、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地球之巅的勇者:青藏铁路建设者
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时,高原上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上最伟大的铁路!
五、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季羡林
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六、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创造绿色的奇手:张迎善
颁奖词:

提示一: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提示二:一双手,并没有什么含义,但是象半截老松木样的手你见过吗?这双手每天要往土里插三四千次,长24CM,宽10CM,厚2.5CM,仅在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这就是张迎善的手。
提示三:“长城是耗费数十万能工巧匠,花了十年时间修成的;抗日是靠全国人民,花了八年时间才胜利的;青藏铁路是中国科技人员花了35年时间筑成的。”这些伟业,是多么令人惊讶,但是一个普通林业工人用一双手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却只是用了短短5年时间,这是让我们多么咋舌,这几乎可堪称是奇迹。这位创造奇迹者就是——张迎善。




《一双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阅读理解)
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热爱、敬仰、赞美
1.选材:典型(抓特征、多角度、细致)
2.构思:精巧(开头、主体、结尾)
3.语言:朴实
4.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说明等)
二、表述体验(口语作文)
以“手”为话题(提供写作材料)
提示:1.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表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写颁奖词(提供颁奖词材料)
四、课外思考
    你们也有一双手,你们的手将来会做什么呢?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信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