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正文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32

概要:教学目的: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喜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文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3、背诵全文,掌握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2、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把握。 第一节一、导入: 杜甫被誉为“诗圣”,司马迁被誉为“史圣”,有一位名士被人们誉为“书圣”,他是谁呢?他的巅峰之作又是什么?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 被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这篇美文。二、解题:1、作者介绍: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兰山),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年轻时有美誉,为人真率,胸怀豁达,为时人所重,目为“国举”(全国推崇的出类拔萃的人物)。曾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的:
1、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喜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文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 背诵全文,掌握文中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重点:
1、 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2、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 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 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把握。


                         第一节
一、 导入: 
        杜甫被誉为“诗圣”,司马迁被誉为“史圣”,有一位名士被人们誉为“书圣”,他是谁呢?他的巅峰之作又是什么?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  
被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这篇美文。
二、 解题:
1、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兰山),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年轻时有美誉,为人真率,胸怀豁达,为时人所重,目为“国举”(全国推崇的出类拔萃的人物)。曾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早年苦练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美谈。少师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年长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晚年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后人评书法“字势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 
王羲之也长于诗文,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新,不尚辞藻而多情致。论者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但这些成就均被其书法之名所掩。
 2、《兰亭集序》的由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题名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据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集会上半醉状态写的,他对《兰亭集序》这篇作品非常满意的,他后来又写了几遍,但都不及这一遍好。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七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从不示人。
    后来,辨才认识了一位酷爱书法的书生,因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这位书生藏有许多前朝、当世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不时与辨才欣赏。有一天,书生让辨才欣赏几件宝贝,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看,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书生忙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笑而不言,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书生看。书生一看,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那位书生便是监察御史萧翼。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太宗死后,《兰亭集序》随葬,五代十国时,太宗墓被盗,从此《兰亭序》彻底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太宗时期的临摹本。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它的风姿和神采。
3、“序”有关知识:
名称:
即“序言”简称“序”“叙”“引”,也叫“前言”。
位置: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题跋” “跋尾” “书后”“后
记”。
    作用: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
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分类:
从创作人角度可分为“自序”“他序”。
从内容角度可分为“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4、本文文体特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
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
三、整体感知:
 1、生字词:


癸guǐ丑     会kuài稽jī    修禊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g    管弦xián       游目骋chěng怀  形骸hái  
感慨系xì之   若合一契qì     嗟jiē悼dào    彭殇shāng 
2、听读课文,把握文章节奏、语速和情感,并指出、纠正朗读带的误音。
3、诵读技法指导:
第一、二段:
“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为叙述,中速读;下文集会的描写,以清新明快语调读,特别重读“乐”字,体现快乐心情。
第三段:
本段以议论为主,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故应以低沉语调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 
第四段: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句的节奏要读准,要读出批判的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要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气读出。
四、一、二段词句的讲解: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   信可乐也
五、分析一、二段:
1、第二段最后一句写到宴饮“信可乐也”,文中一二段都写出哪些可“乐”之 
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之乐。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环境优美之乐。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聚会活动之乐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之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之乐。
人贤、美景、乐事、良辰、赏心五美并具,其乐融融,其乐也无穷!
 2、所以“信可乐也”在一、二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信可乐也”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情感的主旋律——乐。
 3、作者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心中之“乐”的?
        王国维曾曰:“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堂背诵。
        第一段记叙了先交代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周围的环境、场面,第二段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忆读书(沪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