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逍遥游》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正文

《逍遥游》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70

概要:教学目的: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的说理风格。教学难点: 1、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一、导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逍遥游》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的: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的说理风格。
教学难点:
   1、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一、导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是何许人?请学生介绍。
二、作者作品简介:
 1、庄子: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史记》),但遭逢乱世,有感于世间沉浊,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拒绝。
庄子的思想主要有天道无为(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观,相对认识论,无条件精神自由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生活上,他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
 2、《庄子》:
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或后学者所补。  
三、解题及背景介绍:
 1、解题:
      “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写作背景:
        庄子才学卓绝,聪明勤奋,他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既然如此,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四、诵读感知:
 1、听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北冥(mínɡ)      鲲(kūn)鹏     齐谐(xié)  
迁徙(xǐ)        抟(tuán)      坳(ào)堂  
夭阏(è)         蜩(tiáo)      决(xuè)起而飞 
榆枋(fānɡ)      舂(chōnɡ)粮   晦朔(shuò) 
蟪(huì)蛄(gū) 斥鴳(yàn)     翱(áo)翔 
蓬蒿(hāo)       知(zhì)效     沮(jǔ) 
数数(shuò)然    泠(línɡ)然    恶(wū)乎待哉  
2、诵读指导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
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述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讲解第一段词句:



                        第二节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重要知识点:
二、精析第一段:
1、第1段中哪些句子是描写鲲鹏之大的?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纵观本段作者还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鲲鹏的宏大气势?   
庄子采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进行描写,还有引用与侧面描写,极言鲲鹏展翅的宏大气势。  
3、形体硕大无比的鹏是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里面的话对前面的文字起什么作用?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去以六月息者也”。 也就是说鹏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也并不逍遥,而是有所待。  
 《齐谐》是对前面内容的有力补充。 
4、“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将“野马”“尘埃”和鹏相比,说明事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罢,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5、请学生翻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并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待”,都要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6、“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后文与之是怎样联系的?
        庄子指出,水太浅就只能浮起小草,而浮不起较大的杯子;这个比喻说明,世上万物都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同样的道理,如果风太小就托不起大鹏的翅膀。这是说,无论大船还是小船,大鹏还是小鸟,它们要在水上浮起来,在天空飞起来,都要有所依靠,也就是都受到了限制,只是它们所依靠的、所受到的限制有所区别罢了。
7、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蜩和学鸠果真是无拘束吗?作者对它们的态度怎样?
        蜩与学鸠认为鹏没有大风就不能南徙,是受到了限制。而自己的“枪榆枋而止”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
         固然鹏没有大风就不能南徙,这是“有所待”,是受到了限制;而蜩与学鸠“抢榆枋而止”,更是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只是限制的大小不同。
可惜二虫嘲笑大鹏而不自知。作者用“之二虫又何知”进行了否定和批判。
8、紧接着又写“三适”,意在说明什么? 
“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所准备的粮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行程的远近不同。但无论走多远的路程,都需要准备食物,即都要依赖于食物,即“有所待”。作者用远行更需多备粮的道理来批判蜩与学鸠的浅识。
小结: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