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正文

《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05

概要:《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二 写作特点1.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的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恋爱、生活前后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

《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二  写作特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的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恋爱、生活前后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等六句劝说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由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采薇》
1.情景交融的写法。
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2.重章复唱的形式。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 3.多用叠字,音韵和谐。
• 《诗经》中大量运用叠音字(重叠字),这不但丰富了词汇,而且写景状物,拟形传声,使诗歌更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如《采薇》中,“烈烈”形容忧心如焚;“业业”“翼翼”形容战马雄健,行列整齐;“依依”形容柳枝的柔软婀娜;“霏霏”形容雪花稠密纷扬;“迟迟”形容步履艰难缓慢。这些叠音字,或抒发忧愤的感情,或摹写事物的状态,或描述自然景色的特点,都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使诗句声韵铿锵,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课时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淇(qí)      桑葚(shèn)     于嗟(xū)          淇水汤汤(tānɡ)
B.愆期(yǎn)     婀娜(ē nuó)    渐车帷裳(jiān)    咥其笑矣(zhì)
C.皎洁(jiǎo)    咎言(jiù)      溘死(kè)          氓之蚩蚩(ménɡ)
D.有泮(pàn)     骙骙(kuí)      踯躅(chú)         将子无怒(qiāng)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隰则有泮                                 B.于嗟鸠兮
C.不思其反                                 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三岁食贫(三年)                      B.士也罔极(标准)
C.躬自悼矣(伤心)                      D.总角之宴(指少年时代)
1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叶的枯黄、纷纷掉落,使读者产生联想,形象鲜明,诗意盎然。
B.叶的枯黄、纷纷掉落,隐喻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富有艺术魅力。
C.用叶的枯黄、纷纷掉落这种自然现象起兴,表达情感生活内容,增强了诗的意蕴。
D.铺陈叶的枯黄、纷纷掉落,细腻地展现被弃女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怨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民主是个好东西》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