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35238-1-1.html五柳先生 本文第四部分发表于《语文学习》2008年第5期,标题是:《陋室铭》解读 一、交流座右铭 导入《陋室铭》 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 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投影展示,课堂交流。)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大家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注释嘛。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二、
晴空一鹤先生骨——《陋室铭》课堂实录,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35238-1-1.html
五柳先生
本文第四部分发表于《语文学习》2008年第5期,标题是:《陋室铭》解读
一、交流座右铭 导入《陋室铭》
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
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师:对。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
(投影展示,课堂交流。)
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大家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禹锡)。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注释嘛。
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二、初读《陋室铭》 结识刘禹锡
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课文。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句,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疏通课文,约3分钟)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人举手啊?我可要考考大家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来翻译翻译?
生: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是吗?还记得《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样翻译吗?
生: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
生:互文。
师:现在谁再来翻译刚才的这句话。
生:谈笑往来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师:这就对了。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读起来——
(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一试?
生:读(忧郁消沉地)。
生:读(振奋昂扬地)。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两个一个读得悲凉凄楚,一个读得激昂慷慨,好像都不大对味。
师:对味,这个词下得妙!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对味?
生:铭文是用韵的,要注意压韵。
师:怎么个用韵法,你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本文押的是in和ing,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些字。
师:你能不能读一下?
(读得韵味悠长)
师:不错。大家认为要读出韵味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基调……
师:好,就按你们的要求,再读——
(于是摇头晃脑,人声鼎沸,读得自得其乐。)
师:要读好《陋室铭》,还要了解文体特点。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板书:博约温润)“温”,气度温和;“润”,语调柔顺。请大家“温”“润”地读起来——
(读得温文尔雅)
师: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读一篇文章之前,我们就应该尽量多地去了解一些背景材料,“知人论世”嘛,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将细究。现在自由朗读,根据你对《陋室铭》的理解,读出你心目中的刘禹锡。
(有的味道十足,有的韵味悠长,有的感受细腻,但大多还平淡无味。)
师:这么短小精美的文章,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学生诵读)
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练习,借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诵读情况。请从课文中找出和画面意境相符的句子来。
(图片和学生回答略。)(检查默写略。)
三、品读《陋室铭》 拜访刘禹锡
师:文章的字面意思我们大体弄清楚了,内容方面你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不妨提出来。
生: 老师,作者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地往那里一摆是什么意思呢?
师:看注释——
生:(读)“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师:仔细想想,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那样受到后人的景仰。
师:你能结合前后文去想,很好。补充一点,注释上说“‘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文是——(板书: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大家想想,刘禹锡为什么只引用了后半句呢?你能猜猜他写这句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吗?
生: 刘禹锡以君子自居,故意只引用后半句,以示谦虚。
生: 文贵曲嘛!如果把前半句也引用上就过于直白了。
生: 其实,刘禹锡并不像你们说得那样谦虚。你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直言不讳,很不谦虚的嘛!
师:你能把这句话也改成第一、二句那样的句式吗?
生:……室不在陋,有德则馨。
师:咂摸咂摸,和原句比较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 这样一改,谦虚的意思倒是有了,只是前面三句都是一个句式,一个调子,未免……
师:单调乏味,是吧?其实,原句还包含了一种自负自信自得和自许的意思,不仅意义丰富得多,而且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起来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生: 我不明白,素琴和丝竹都是乐器,为什么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
师:结合具体的字句,揣摩揣摩。
生:“调素琴”,从一个漫不经心的“调”字可以看出刘禹锡优雅的情怀、高洁的志趣。
生:“素”字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
生: 从“素”字还可以看出刘禹锡的音乐爱好是“素”,是天然去雕饰,而不是丝竹管弦,歌舞升平。
师:你们能结合具体的字眼来品,这很好。文中的“丝竹”,我们可以理解为世俗之乐,是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颓废之音。大家知道,刘禹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刘禹锡“独爱”“素琴”。
(出示图片:今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去参观参观。作为来访者,你想拍摄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
生:我想拍下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的镜头,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
师:你的心境一片澄澈。
生:我想拍下“鸿儒谈笑图”。他们吟诗抚琴,好让人羡慕啊。
师:“鸿儒谈笑图”,名字不错。只要努力,你也能成为鸿儒,不过,你成了鸿儒后,不要瞧不起白丁啊。(生笑)
生:我想拍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画面。一个“上”字,一个“入”字,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
师: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你来读读,注意重音。(生读)
师:“上”和“入”重音把握得不错。作为来访者,你想录下刘禹锡的哪句话?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心声?
生:我想录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刘禹锡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像诸葛子云那样建立一番功业啊。
师:这才是男儿本色。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了向往之情)
生:我想录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这里好像有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意思。
师:真知灼见!你来读读。(读出了惆怅、失落感)
生:我录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德馨”之人,也可以让自己的陋室“名”起来,“灵”起来。
师:说得好。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禹锡说再见了(此处删减293字),老师建议你这样和刘禹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
生:刘公,我想对你说,你虽然身居陋室但仍不改高洁之志,实在难得。
生: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老师提示个别字句)刘公,我想对你说——贤哉,刘公!
师:贤哉,×××(学生姓名)!
四、研读《陋室铭》 我看刘禹锡
师:在陋室做客,从我们起的雅称我们送的匾额和我们的话别话语来看,同学们对刘禹锡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当然,对刘禹锡,允许你有不同的评价。
[1] [2]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