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冲刺2017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词类活用重点突破(高三)» 正文

冲刺2017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词类活用重点突破(高三)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525

概要: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往”“向”等来理解。例如: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简析]A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其后的动词,有往南、往西、往东、往北的意思。B句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边(西边)投靠,向左边(东边)投靠。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简析]A句中的“视”后为“茫茫”形容词,“视茫茫”与“发苍苍”结构应一致,故“视”应解释为“视力”B 句中“至”应解释为“到达的人”。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

冲刺2017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词类活用重点突破(高三),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往”“向”等来理解。例如: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简析]A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其后的动词,有往南、往西、往东、往北的意思。B句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边(西边)投靠,向左边(东边)投靠。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简析]A句中的“视”后为“茫茫”形容词,“视茫茫”与“发苍苍”结构应一致,故“视”应解释为“视力”B 句中“至”应解释为“到达的人”。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 
A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B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简析]A句中的“旧”前为谓语动词“有”而“旧”应为句中宾语,翻译为“老交情”B句中“近”“远”处于宾语位置应分别译为“近的东西”“远的东西”。
二、例题分析 
1、(2008江西卷)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解释:选B,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动担忧”。(A成为病态,动词;C 患病,动词;D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
 
文言文翻译参考: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2、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1998年上海高考试题)
     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个蹲踞而背倚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文言词类活用知识,主要涉及名词作状语等。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名词作状语等基本知识。
   【解析】先审查原句。原句中“日”属名词作状语,A项中“群”、B项中“兄”及C项中“背”都属    名词作状语,与原句相同;只有D项“前”为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可译为“走上前”,与原句不同。
   【答案】D
   【错解分析】错选A,把“群聚”看成一个词语,而未注意到“群”的用法。
   【方法技巧】名词作状语是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应重点掌握。此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也属重点。此方面内容的复习一定要结合具体例句,并密切关照上下文特定语境予以分析和判断。
三、跟踪训练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人皆得以隶使之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而相如廷叱之            
5.籍吏民,封府库            
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的信息(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