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 ?【答案】10.D 11.C 12.D13.(1)(2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2)(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二十七、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
?
【答案】
10.D
11.C
12.D
13.(1)(2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
(2)(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二十七、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答案】
9.【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动词,亲手;名词,手这个器官
B.动词,担心,忧虑;名词,祸患,灾难。
C.跟从,跟随。
D.比得上;你。
【备考建议】理解、记忆常考文言实词,注意课下的注解。
10.【参考答案】(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及语句的通顺。援:引、提出。质:询问。
【备考建议】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留、补、调、删、换。
11.【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而不是求学之“精”。
【备考建议】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章中找到选项出处,再仔细对比分析。
二十八、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5)故渔者歌曰 故: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
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
【答案】
[三] (15分)
15.(5分)解析:(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故: 所以。
16.(4分)解析:(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7. (2分)
解析:“凄”和“哀”。
18. (4分)
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追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