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2017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正文

2017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239

概要: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高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二、关于本文的文体:序,一种文体,与“序言”有别。此处是指赠序,一般写在送别时,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文章内容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三、文章结构第一段是讲述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先叙幼时求学时的情形。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了基调。“嗜学”然而“家贫”,由此引出求学的勤奋:必须借书抄录,按期归还。因此得以“遍观群书”。接着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着重写“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去向“先达”求教。在教师面前还要毕恭毕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地求教,这些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然后写从师求教的道路异常之辛苦。行走于“深山巨谷”,冒着“穷冬烈风

2017年中考文言文预测2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高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二、关于本文的文体:
序,一种文体,与“序言”有别。此处是指赠序,一般写在送别时,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文章内容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
三、文章结构
第一段是讲述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先叙幼时求学时的情形。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了基调。“嗜学”然而“家贫”,由此引出求学的勤奋:必须借书抄录,按期归还。因此得以“遍观群书”。接着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着重写“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去向“先达”求教。在教师面前还要毕恭毕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地求教,这些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
然后写从师求教的道路异常之辛苦。行走于“深山巨谷”,冒着“穷冬烈风”,“足肤……四支僵劲”形象地写出了长途跋涉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
其次叙述自己求学时衣食粗劣不堪,生活极其简朴。这一段最后一句总括全段“勤且艰若此”,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
第二段叙说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作者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与第一段构成鲜明的对照,从对比中自然而然地推出结论。经过四个方面的对比,太学生条件之优越和作者昔日之艰难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在昔日的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的太学生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在学习上用心不专,完全不用去找任何理由。
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先用“流辈甚称其贤”赞扬马君则“善学”,再用“辞甚畅达”“言和而色夷”“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表明马君则专心致志而且学有所成的,这也是“善学”的结果。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这才是本篇赠序的写作意图。
课文的三段文字内容环环相扣,前两段通过对比阐发主旨,第三段紧扣“赠序”的特点,说明写作意图。文章生动而有说服力,对任何时代的学生都是一个良好的教育。
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亲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四、通假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2、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
3、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
五、古今异义词
右备容臭(气味,文中指香料/难闻的气味)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官府,朝廷/多用来特指县长)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虚伪的,不真实的)
六、词类活用
1、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2、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腰佩)
七、练习
1.本文作者      ,字       ,号     ,浙江金华人。明初     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               ,内容多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 弗之怠 
(5) 走送之      (6)不敢稍逾约 
(7) 既加冠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9) 尝趋百里外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11) 未尝稍将辞色       (12) 援疑质理  
(13) 或遇其叱咄     (14) 俟其欣悦  
(15) 负箧曳屣    (16) 持汤沃灌 
(17) 以衾拥覆        (18) 寓逆旅主人 
(19) 腰白玉之环       (20) 烨然若神人  
(21) 緼袍敝衣   (22)略无慕艳意 
(23) 县官日有廩稍之供      (24) 岁有裘葛之遗 
(25) 无冻馁之患矣          (26)非天质之卑   
(27)流辈甚称其贤        (28)乡人子谒余 
(29)撰长书以为贽 
(30)言和而色夷    (31)自谓 
(32)论辩           (33)是可谓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5.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0.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11.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3.“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           ”而不是“            ”。
14.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5、重点语句翻译
1)、 俯身倾耳以请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6).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7).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追忆

上一页  [1] [2] [3] [4] [5]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