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7-9年级古代诗歌赏析集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正文

7-9年级古代诗歌赏析集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381

概要: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默写是为了巩固记忆,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正确。参考答案:1.要注意题干“最能反映”一语。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答题时应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作比较,要引导学生认识诗人的正意就在这四句上,前面写实景是作衬托用的。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之点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像领会诗人此刻的感情;如有可能,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3.要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4.重在使学生领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前两句表现欣

7-9年级古代诗歌赏析集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默写是为了巩固记忆,也要检查字
是否写得正确。
  参考答案:
  1.要注意题干“最能反映”一语。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答题时应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作比较,要引
导学生认识诗人的正意就在这四句上,前面写实景是作衬托用的。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之点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像领会诗人此刻的感情;如有可能,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
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
  3.要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4.重在使学生领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前两句表现欣慰欢快之情;后两句表现惊喜之情──这些都
可以说成是闲适之情。要着重分析后两句。
5.这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重在培养想像力。
  二  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
下来。(诗词略)
  设题目的是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需要适当地增减篇目。下面是三组诗句的
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
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七年级下册第10课 木兰诗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
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
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
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
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
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
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
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
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
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问题研究
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
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张燕瑾《繁而有味,简能传神──读〈木兰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5年版)
  ③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
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
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3.“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
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第三课时赏析《赞美》(人教版高一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