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九)» 正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九)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研究性学习   阅读:8915

概要:第五单元 中国古典戏剧 第六单元 中国传奇小说 这两册教材以文学体裁为纲,选择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力图使学生对于这四种体裁的文学有比较全面地认识,并初步学会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些教材内容完全可以用来带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如“诗歌研究”、“小说研究”、“戏剧研究”、“散文研究”等等。此外,第五六册教材中的 “孟子”文化专题研究、“红楼”文化专题研究,也都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好课题。如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研究,笔者让自己的学生在业余时间里多读一些李杜的作品和研究李杜思想艺术的文章,然后完成一篇关于李白或杜甫的小论文,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有关 “李杜”对比研究的小论文: 浅谈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张 祥 鲁迅先生曾在《致杨霁云》中这样写道:“我以为一切的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提到唐诗,就不能不提到二位唐诗之集大成者“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用“诗仙”来形容李白,绝对是不足为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群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九),标签:研究性学习范文,http://www.51jxk.com
第五单元 中国古典戏剧 
第六单元 中国传奇小说 

这两册教材以文学体裁为纲,选择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力图使学生对于这四种体裁的文学有比较全面地认识,并初步学会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些教材内容完全可以用来带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如“诗歌研究”、“小说研究”、“戏剧研究”、“散文研究”等等。此外,第五六册教材中的 “孟子”文化专题研究、“红楼”文化专题研究,也都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好课题。如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研究,笔者让自己的学生在业余时间里多读一些李杜的作品和研究李杜思想艺术的文章,然后完成一篇关于李白或杜甫的小论文,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有关 “李杜”对比研究的小论文: 

浅谈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张 祥 
鲁迅先生曾在《致杨霁云》中这样写道:“我以为一切的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提到唐诗,就不能不提到二位唐诗之集大成者“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用“诗仙”来形容李白,绝对是不足为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群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样飘逸的文字真可谓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而透过“诗圣”杜甫的那些“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愫,也宛然可见一个儒家圣者的情操。 
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但从两者的诗传达出来的感情却是大相径庭的。李白的诗中流露的是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气,认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己的才能最终总会有用武之地的一天。即使不得志,也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甚至可以对名利嗤之以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中有一种一蹴而就的不羁与恃才傲物,而杜甫则显得比较深沉和忧郁。他曾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与气魄拼搏,当他无法“居庙堂之高”,他仍然“忧其民”,在他自己极度困窘时,依然为关山北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潸然泪下。李白是个在世欲与幽谷之间寻找平衡的人,而杜甫无疑是一个“飘飘何所似”的苦行僧。 
李白和杜甫的感情是不同的,以至他们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在他飘逸隐怨的诗句中,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百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都迸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把读者带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意识流中。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从杜甫的“三吏”、“三别”和《丽人行》、《并车行》中都,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揭示的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并从中体会到作者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所以说,杜甫的诗是大唐盛世背后的苦难缩影,是一本饱含着时间重量的史书。 
马克思在谈及希腊神话时说,“它仍然能够给我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这句话可以用来评价李、杜的诗歌。不管它们表达的是空灵飘逸还是抑郁顿挫,它们都真实地展现了历史的连续性,文化的传承性和艺术的多元性,值得我们探究玩味。 

3、《语文读本》也是教材的一部分,也可以用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语文读本》的编写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确保学生在高中三年内阅读不少于300万字的各类作品。它的许多篇目的安排都是与必修课本相呼应的,非常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某一方面内容的理解,而且许多篇目还构成了比较大的研究背景,帮助对此有兴趣的同学做深一步的研究。如高中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只有鲁迅的一篇《阿Q正传》课文和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的知识短文《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阿Q正传》是一篇内容厚重的小说,最适合师生共同研读,为此《语文读本》中也选进了大量的相关篇目,意在帮助师生理解: 

(1)、《〈呐喊〉自序》——鲁迅 
(2)、《〈阿Q正传〉的成因》——鲁迅 
(3)、《示众》——鲁迅 
(4)、《鲁迅警世名言录》 
(5)、《论〈阿Q正传〉》——张天翼 
(6)、《对于国民性的思考和发掘》——林非 
(7)、《简论假洋鬼子》——屈正平 
(8)、《论阿Q周围的人物》——蒋星煜 
(9)、《论〈阿Q正传〉的幽默讽刺语言》——刘福勤 
(10)、《说“吴妈”》——苏叔阳 
(11)、《为“吴妈”辩护》——孙士杰 
(12)、《鲁迅“丑化”了阿Q吗?》——邵燕祥 
(13)、《打破“未庄通例”及其他》——胡邦炜 
(14)、《未庄舆论种种》——王荆 
(15)、《闲话阿Q的无赖和霸道》——康式昭 
(16)、《“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谢云 
(17)、《阿Q后传》——曾颖 
(18)、《阿Q的那一“嚓”》——吴非 

这些文章从各个方面对鲁迅的风格、思想和他笔下的人物一一点评,各种观点在一起碰撞交织,对于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四)、语文学科的范围极广,除教材外,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学科体系之内的其它资源。如对联、诗词格律、成语典故、特定称谓等古代文化知识,文字、修辞等语言基础知识都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之中。还有老师曾经提出高考之前的专题复习也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这与过去教师包办代替的做法相比也有一定的进步性。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不妨一试。 
下面是天津十七中学的魏薇老师从语文学科领域出发,设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专题,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 

《〈诗经〉三首》课题研究 
天津十七中学 魏薇 
《〈诗经〉三首》选自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选了《氓》、《无衣》《静女》三篇,本课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诗经》的面貌及主要艺术特色,学会欣赏《诗经》中的诗歌。 
  一、我的总体教学思路是这样的:不拘泥于教材所选的三首诗,既入乎其内又拔乎其外,将“《诗经》研究”作为一个总的研究课题,将教材规定的本课书的几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现实主义精神等,分别转化为几个子课题推荐给学生,各课题小组自选其中一个进行研究,形成成果,然后在课上展示交流,全班共享。通过共享,各小组不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其他小组进行展示,而且还要倾听、质疑、探讨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从而完成了对本专题的学习。最后教师检查、评价全班的研究情况。另外,本学期我建立了“新学网上文学院”(http://myxinxue.6to23.com),它是一个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在互联网和这个网站的支持下我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了《〈诗经〉三首》的专题教学。 
  二、我把本专题的教学目标设立为: 
  知识目标:1、掌握《诗经》的整体面貌,理解《诗经》现实主义风格的体现。 
       2、学习和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广泛阅读和研究《诗经》中的诗篇和相关研究文章,培养对《诗经》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研究、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汇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信息的能力和素养。 
三、实施过程: 
  第一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布置研究任务。 
  用一课时的时间,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所选的《诗经》中的三首诗《氓》、《无衣》、《静女》,结合书下注解弄懂诗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后,学生可能会对某些方面产生兴趣甚至疑问。然后我亮出了总课题“《诗经》研究”,并结合这课书的教学要点推荐了几个子课题,让学生作为选题参考: 
1、《诗经》的思想内容及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重章叠唱的结构特征 
4、《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前三个课题是紧密结合本课书的教学要点出的,课题4则只有先真正了解《诗经》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展,这个课题是给那些基础较好、悟性较高的学生设计的。并推荐了十多首必读诗歌,如《关雎》、《硕鼠》、《七月》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
上一篇: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终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