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习:因研究而美丽 ——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层面浅析» 正文

学习:因研究而美丽 ——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层面浅析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研究性学习   阅读:8709

概要: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李华平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语,它体现着课程专家对“理想学习”的追求,体现着人们对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但,从目前理论研究和大面积实践来看,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不全面、深刻,实践也多有偏差。其实,认真分析可知,“研究性学习”概念本身不是一个静态的平面,而是一个动态的立体,涵盖三个层面。 一、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 这是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个层面(包括不少人错误地把它当成一门学科)。这也是当前人们积极研究和大胆实践的一个领域。教育部新的高中课程设置计划将此作为每个高中生的“必修课”,每周三课时。不少学校和老师都积极地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门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对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以获取学生自己的结论。这门课程与现行的学科课程有本质的区别:从逻辑起点来看,学科课程是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自身逻辑体系而开发的,研究

学习:因研究而美丽 ——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层面浅析,标签:研究性学习范文,http://www.51jxk.com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李华平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语,它体现着课程专家对“理想学习”的追求,体现着人们对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但,从目前理论研究和大面积实践来看,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不全面、深刻,实践也多有偏差。其实,认真分析可知,“研究性学习”概念本身不是一个静态的平面,而是一个动态的立体,涵盖三个层面。
   一、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
   这是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个层面(包括不少人错误地把它当成一门学科)。这也是当前人们积极研究和大胆实践的一个领域。教育部新的高中课程设置计划将此作为每个高中生的“必修课”,每周三课时。不少学校和老师都积极地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门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对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以获取学生自己的结论。这门课程与现行的学科课程有本质的区别:从逻辑起点来看,学科课程是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自身逻辑体系而开发的,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从学习目的来看,学科课程以学生掌握必要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为直接目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
   在应试教育影响太深的今天,这样做,确实有利于转变师生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很明显,课程专家的这种构想只是一种应急的办法:避开各种来自各方(包括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其根源是高考)的习惯势力,单列一门课程,予以强化,以纠时弊。
   作为一门课,研究性学习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人们重视不够,课程形同虚设——三个课时被语文、数学、外语瓜分了;教师指导乏力,学生积极性不高——三个课时用于做作业了;过于追求规范,学生兴趣索然——研究性学习毕竟是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学习过程中的程序性要求不宜过高;过于追求成果,出现新的“应试”(实际是“应付”)——教师为使学生成果获奖,往往捉刀代笔、包办代替,其实,研究性学习最大的成果应是学生所形成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健康发展的个性;缺乏整合,独木难支——课程之间的整合才能生发学生发展的支撑点,支撑点越多,学生成长越快、越稳。
   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观念没有得到有效更新,而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当作一种额外负担——一种上级强调、高考又不考的一门课程(学科)。我们不能只是责怪人们的短视行为,换一种眼光来看,这是目前研究性学习理论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理论应该具有先导性,先导性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应该突破“课程”的视界。
   二、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准确的称呼是“研究型学习”。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采用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从学习规律来看,二者都是必要的,过去我们过多的强调和倚重了“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结伴而行。这样看来,“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门课的学习方式,它应是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通用学习方式:学生不一定要做课题,但学生有一个活动的专题;学生不一定做开题报告,但学生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不一定做翔实的研究记录,但学生实实在在沿着一定的方向努力探究;学生不一定有研究报告,但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充了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一样,各有其利弊。“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但学生所学内容的很大一部分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和文化的结晶,是浓缩性的知识,是“压缩饼干”,亲身体验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一一重新亲身体验一番。在此意义上,“研究性学习”永远不可能替代“接受性学习”,因此,任何过高估计“研究性学习”作用的想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正确的做法是,“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作为学习理念的研究性学习
   学习理念是“认为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样的行为)”的思想观念,它指导学习实践,并通过学习实践表现出来。从学习理念的层面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学习即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研究”。学习、工作,一旦处在研究的状态下,就会兴趣盎然、信心十足、热情持久。在研究状态下学习,会很自然地觉得“学习着很美丽”,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美丽”,萌生对“美丽”的“学习”不懈追求的愿望,并且保持持久的追求热情。这种“研究”,是泛化的研究,它消解了课题、专题,甚至没有十分明确的问题,但学生始终有“研索、究底”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活动始终在“很值得研究”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生在“研究”中寻找真理:“学习的心情好吗?”、“学习的态度端正吗?”、“学习方法对路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学生通过“研究”,不断调整学习心理、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努力探究新的认知领域。在“研究”状态下的“学习”,学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乐趣、学习的美丽——学习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在此学习理念指导下,可以更富有创意地进行专题活动和课题研究,并且不会觉得是额外的负担。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研究”:“我一定要接受这个知识吗?”、“怎样接受更好?”、“还能不能有新的发现?”。这样一来,学生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结晶的“接受”就是主动地接受,且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以上三个层面的“研究性学习”,一步步抵达学习的本质:“学习是生命的趣味游戏”、“学习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具体体现”。这也正是“理想学习”的生动实践。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也会更富有成效。
   
   通讯地址:(635200)四川省渠县中学教科室
   联系电话:0818—2868268
   电子信箱:lihuaping003@sohu.com
Tag: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
上一篇: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