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邱学华从1980年开始实验的尝试教学法,经过十多年时间已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丰富的教学实践推动了教学理论研究,使其逐渐从一种具体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理论。一、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1对尝试和尝试教学的界定尝试和尝试教学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尝试,一般有3种: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教学中的尝试。生活中的尝试是指学走路、骑车、穿衣服等,一般是属于技巧性的;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是有目标的实验,一般是属于发现性或创造性的;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这种尝试活动具有3个特点:(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生活中的尝试和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时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与教学模式,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邱学华
从1980年开始实验的尝试教学法,经过十多年时间已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丰富的教学实践推动了教学理论研究,使其逐渐从一种具体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理论。
一、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
1对尝试和尝试教学的界定
尝试和尝试教学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尝试,一般有3种: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教学中的尝试。生活中的尝试是指学走路、骑车、穿衣服等,一般是属于技巧性的;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是有目标的实验,一般是属于发现性或创造性的;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这种尝试活动具有3个特点:
(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
(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生活中的尝试和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时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较明确和单一,因此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2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为什么说学生能尝试?这是因为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头脑里并不是空的,他们已经储存了许多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就是说新课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这样学生便可以利用“七分熟”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索尝试“三分生”的新知识。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懂得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即“学生是人,而人是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学生的头脑里不是空白的,已经具有错综复杂的知识结构,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是学生能尝试的基础,因而应该相信学生能尝试。这就是尝试教学的基本点。为什么说学生的尝试能成功呢?在前面对尝试教学的界定中已经阐明,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和教学活动,它有教师的指导,是有指导的尝试;尝试任务仅是完成教材中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教材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这就为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尝试解决新课题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尝试教学过程中,只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尝试活动便能够取得成功。当然,尝试也有可能发生错误,关键在于是否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条件。在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矫正和指导,给学生第二次尝试机会使其成功。所以,从总体上看尝试是能取得成功的。
3尝试教学理论的特征
尝试教学理论有其鲜明的特征,这可归纳成两句话,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传统教学的特征一般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先由教师讲解,学生都听懂了再做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尝试教学理论同传统教学截然相反,它变“先教后学”为“先试后导”,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表面上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实际上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前者强调教师为主宰,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可以进一步概括成“先试”两个字。“先试”就是先让学生试一试,这是尝试教学的核心。掌握了这个核心,就能灵活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就等于掌握了灵魂。
二、尝试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理论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的尝试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步骤:尝试准备→尝试问题→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尝试评价→再次尝试各类学校的各门学科都可以按照上述的通用模式来设计各自的教学操作程序。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成7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每一步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简述如下:
第一步: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是给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同桌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如何解决尝试问题。
第三步: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老师应提醒学生:“这道题你们还不会做吧,请翻开课本看看例题是怎样做的,再想想这道题应该怎样做。”自学课本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第四步: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要环节。尝试练习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在哪里,为后面讲解提供信息。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桌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帮助。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下一步。第五步: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要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其实,在对尝试题评议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了。学生互相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听教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教师讲解火候已到,就转入下一步。
第六步:教师讲解这一步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以后,教师还要进行讲解。这里的讲解同过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因为现在学生的起点不同,他们已经自学过课本,并亲自做了尝试题,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也就是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进行教学。
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得到了反馈矫正,其中大部分人会有所领悟。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以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应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溃这一步对中差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不能同第一次相似,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它一般同例题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第二次尝试练习后,教师可进行补充讲解。以上7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它也是一个有序的可控的教学系统。
这7步中,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中间5步是主要环节。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提供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教学情况是各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的7步基本操作模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这里略举几种主要变式。
变式1:调换式把基本式中某几步调换一下。例如,第三步“自学课本”与第四步“尝试练习”可以调换一下。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尝试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加以对照,检验尝试结果。这样调换的条件是学生解答尝试题有一定的基础,估计独立做尝试题困难不大。这样调换的优点是学生不受课本束缚,能更主动地去探索,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学生看到尝试题后急于想试一试的心理特点,如果硬要学生按部就班先看课本再尝试,反倒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