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我们再来探讨理性的两个工具--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否能为我们提供可靠的结论。演绎法的展开必须以归纳法为前提,归纳法所得出的结论是演绎法得以展开的起点。所以我们只要能证明归纳法的不可信赖,也就同时证明了演绎法的不可信赖。说到归纳法,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罗素的火鸡”。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只聪明的火鸡它非常善于运用归纳法,它的主人每天上午九点整都会来给它喂食,星期一如此,星期二如此,一直到星期天,天天如此,一月份如此,二月份如此,一直到年底也天天如此,风雨天如此,晴朗天也如此,酷热的暑天如此,严寒的冬天也如此……这只火鸡精心收集了各种资料,最后很自信地推导出一个结论:“我的主人总是在上午九点给我喂食。”没想到在某个圣诞节的前夕,它的主人并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提着火鸡的脖子进了厨房,将它做了盘中餐。一笑之余,这个寓言带给我们的思考空间实在是太大了。科学家终其一生不断地设计实验,不断地观测研究,不断地收集数据,然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规律,上升为一套理论;再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去从事新的研究实践。这一切的工作不正是罗素的火
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我们再来探讨理性的两个工具--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否能为我们提供可靠的结论。演绎法的展开必须以归纳法为前提,归纳法所得出的结论是演绎法得以展开的起点。所以我们只要能证明归纳法的不可信赖,也就同时证明了演绎法的不可信赖。说到归纳法,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罗素的火鸡”。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只聪明的火鸡它非常善于运用归纳法,它的主人每天上午九点整都会来给它喂食,星期一如此,星期二如此,一直到星期天,天天如此,一月份如此,二月份如此,一直到年底也天天如此,风雨天如此,晴朗天也如此,酷热的暑天如此,严寒的冬天也如此……这只火鸡精心收集了各种资料,最后很自信地推导出一个结论:“我的主人总是在上午九点给我喂食。”没想到在某个圣诞节的前夕,它的主人并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提着火鸡的脖子进了厨房,将它做了盘中餐。一笑之余,这个寓言带给我们的思考空间实在是太大了。科学家终其一生不断地设计实验,不断地观测研究,不断地收集数据,然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规律,上升为一套理论;再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去从事新的研究实践。这一切的工作不正是罗素的火鸡所做过的工作吗?
有个道理似乎越来越清楚了:科学的方法论在认识世界时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是靠时间的推移或是仪器的改进所能克服的,局限是它的宿命。我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要比科学所揭示出来的图景更加丰富而深奥,有着科学永远把握不了的其他维度。若想彻底揭开世界之谜,描绘宇宙的实相,恐怕仅靠理性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仰仗人类的其他潜能,另辟一条蹊径。
读者诸君不要误解我在这里是要否定科学的功绩,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任何其他其他学问或宗教所无法比拟和难以超越的。我在这里仅仅是强调科学的研究是有限制和区域的,它在形而下领域,在现象界,可以有骄人的表现和卓越的贡献;但在形而上之本体上,在人类的精神界,科学的这种方法论也许显得有些幼稚和笨拙,而东方文化的禅修在这里恰恰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对真实世界的把握需要结合多种认识论,科学的、艺术的,乃至是宗教的。我们不能认为,科学的便是真的,艺术的便是美的,宗教的便是善的,这种分别是有限认识的产物。真善美具有三位一体的统一性,至真者必至善至美,至善者必至美至真,至美者也必至真至善。我所拥有的知识让我坚信这一点。
(二)佛道的智慧
剖析了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佛道文化独特的认识论和世界观。东方智慧观照世界的方式正好可以弥补科学理性的缺憾。古代印度《瞎子摸象》的寓言故事已经生动形象地昭示了分析整合的认识论是不可能触及存在的实相的。佛道经典更是以毋容置疑的语气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认知的最大误区便是分别心,即生硬地将世界分割为主体和客体两部分,执着于自我和万法。这起步错了,以后只能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云:“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吾心即宇宙,宇宙吾即心。”说的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一如的境界。主体和客体同为道的不同层面,犹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离开自身向外求道,恰如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注定是枉功劳形了不可得。《道德经》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人的心就像一池春水,水既清且静,则天光云影徘徊其间,草木品类靡不必现;水若既浊且摇,纵使天上有朗朗明月、皎皎星汉,也只能是恍兮惚兮看不真切。同理,我们的真心原本也具有洞彻物理、朗鉴万物的妙用,只是因为七情六欲所摇、贪嗔痴愚所污而不能自在受用。修行之所以要有种种繁缛戒规的约束,是因为凡夫有种种颠倒无明的尘心扰乱其进入清静的定境,而智慧的妙用必定以高深的禅定为体,这就是佛教强调“戒定慧”三学的道理所在。修行就是要清净身口意,去掉分别妄心,如唐代百丈怀海禅师所开示的“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无所行,心地若空。”功夫做到物我双遣、主客两泯的定境,自然会“云开日出,慧日自现。”佛在回答一比丘所提出的“何者最明”的问题时说:“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这层意思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讲得更加明白而有次第:“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科学和佛道的本意都是为了揭示世界的真实面貌,但所选择的路子不一样。科学所走的路子是从现象着手,希望通过对现象的透彻研究达到对本体的认识。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也。然而这种方法似乎过于繁琐而笨拙,因为研究主体的心念生灭迁流,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主体所面对的客体生住成坏,也在刹那刹那的变化之中。这种情形就好像一个人自己摇摇晃晃尚未站稳脚跟,却要看清楚另一个旋转不已的物体,怎么可能?为了摆脱这种尴尬难堪的处境,为了适应这种难以穷尽的变化,科学研究势必分工越来越细致,分工日趋细致,要想在整体上综合起来难度也就越大,走到最后就可能迷失在现象界,忘却了科学求真的初衷。现在的很多专家博士对自己领域的研究非常专业,但对另一领域的所知很可能是一片空白,“隔行如隔山”的话很形象地描绘了现代科学分工日趋细致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东方的智慧在于坚信“天人合一,物我无别”,一开始就摒弃分别妄识,不走主客体对立的路子,而是独辟蹊径,倾一生之精力在体性上做文章,在真心上下功夫,驾简驭繁,通过修行达到对宇宙实相的直接证悟,所谓“识心达本,见性成佛”是也。东方圣哲好像在几千年前就已看穿了现在科学家们即将遭遇的尴尬,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佛陀多次申说分别心无法认识事物的实相。如世尊在回答金刚藏菩萨的提问时,有这样几段话“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辩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辗转妄相,无有是处。”这些话都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常人的分别思惟心只是多诸巧见,并不能把握真理的意思。
(三)东西文化之关系:殊路同归
明白了东西文化的本质区别,我感到科学与佛教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定层面上两者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体相是二而一,是一而二。由表可及里,由相可及体;同样的,由里可及表,由体可及相。这个道理就好像有两个人站在赤道上都想去南极,一个要往南走,一个则选择了往北走,起初看来两个人的方向截然相反,不可调和,但最后两人都能殊路同归,在南极相见,只不过往南走的路径直捷一些,而往北走的要多绕上许多弯路而已。一路上两个人因选择的路径不一样,自然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但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必将站在同一片蓝天下一起欣赏南极银装素裹的奇妙风光,只要往北走的那位不迷失在途中。
事实上,科学的巨人已经高举起纤纤素手向东方哲人挥手致意了!
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他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又名《物理学之道》)一书中写道:“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探索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与东方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我们将会看到,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基础--量子理论与相对论--迫使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与印度教、佛教或道教信徒观察世界的方式极为相似,最近的努力是要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去描述亚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性质,当我们考察这一点时将会碰到许多叙述,几乎无法区别它们究竟是物理学家还是东方神秘主义者说的。”在随后的论述中作者将量子理论与佛教和道家进行了逐一对比,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物理学的主要理论所导致的世界观与东方神秘主义有着内在的统一和完美的协调……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理学家与东方神秘主义者的方法似乎是完全不相干的,而在得到关于这个世界的结论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一旦承认这种相似性,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难道现代科学及其所有的复杂仪器只是重新发现了几千年前便为东方圣贤所知道的古代智慧吗?物理学家难道应该放弃科学方法而去沉思?在科学和神秘主义之间能否互相影响,甚至合成在一起呢?”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性创始人玻尔则是以行动表达了对东方智慧的崇敬:他戴着亲自设计的“太极图”族徽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至于韩国,人家天天早上致敬顶礼的国旗,它的上面竟是一幅被我们自己斥为封建迷信的阴阳八卦图……知道了这些事实后,不知大家会有怎样的感慨?我则是又自豪又脸红,自称炎黄子孙的我们对祖先的智慧有多少了解呢?不仅未能好好地去了解、去继承,反而在肆意地践踏与否定!岂不哀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