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优化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正文

优化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10-16 16:50:09]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546

概要:(五)审题导入法。上课伊始,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一般来说,语文课题都有一定语法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题眼),中心语一般已指明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中心思想。关键是教师善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谆谆善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讨。一位教师上《龙宫索宝》,通过板题诱导分析,知道了“龙宫”是表示地点的状语,“索宝”是表示中心事件“题眼”,也就是课文写作的内容。教师然后围绕课题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问题:“谁索宝?索何宝?怎么索宝?为什么索宝?龙宫索宝反映悟空怎样的精神?”这样学生很自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探求答案。这样导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是语文课常用的方法。(六)典故导入法。中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中小学生的欢迎。教师可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课文中一些中长篇小说的节选如《在列日和暴雨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曹操煮酒论英雄》、《林黛玉进贾府》等,教师可概说内容提要或承前启后选取精彩的片段

优化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五)审题导入法。上课伊始,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一般来说,语文课题都有一定语法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题眼),中心语一般已指明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中心思想。关键是教师善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谆谆善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讨。一位教师上《龙宫索宝》,通过板题诱导分析,知道了“龙宫”是表示地点的状语,“索宝”是表示中心事件“题眼”,也就是课文写作的内容。教师然后围绕课题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问题:“谁索宝?索何宝?怎么索宝?为什么索宝?龙宫索宝反映悟空怎样的精神?”这样学生很自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探求答案。这样导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是语文课常用的方法。
(六)典故导入法。中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中小学生的欢迎。教师可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课文中一些中长篇小说的节选如《在列日和暴雨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曹操煮酒论英雄》、《林黛玉进贾府》等,教师可概说内容提要或承前启后选取精彩的片段讲解,从而引起学生课内学习课文,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在作文教学知识短文讲授中,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巧,可收到更好的效果。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作文说话断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其严肃性和准确性,便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在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簿。当时,教书先生一口就允,并写了一张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一看欣然签了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说:“你太不守纪了,我们是约定:‘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使富翁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深深明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这样的 导入令学生兴趣盎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七)讨论导入法。教师有意用错误观点或似而非的观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诱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求知欲的高涨。一位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较全面扎实地掌握“修辞”这一知识,首先出了一个句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隔了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要求学生指出其加点部分的修辞格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比喻,有的认为是借代,还有的说是比拟,另又有同学指出是借喻。正当其难断是非之时教师便“出场”了,说:“关于这个句子加点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格,刚才许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一时难以统一,怎么办?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每个修辞格的定义特点中悟出所运用的修辞格是什么?”教师简短的诱导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目标迅速转移到教材中知识内容,使学生通过自学向“无疑”努力,正如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进矣。”⑥
另外语文课堂导入还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名言导入法,点明中心导入法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语文教师应注意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新课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拔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懂”“透”“化”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努力优化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促使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    释
① 转引自王松泉 董百志主编:《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② 转引自毛可敏编:《师生口才的训练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第268页
③摘自龙汉宸主编:《论语》第六章《论语· 雍也》,北京燕京出版社1995版,第55页
④摘自龙汉宸主编:《论语》第七章《论语·述而》,北京燕京出版社1995版,第60页
⑤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26页
⑥转引自王悦主编:《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参考文献
[1] 胡淑珍 等编著. 教学技能[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版社,1996. 63~71.

[3] 韦志成 . 语文教学艺术论[M] .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57~167

[5] 陶本一 王光龙 主编. 语文学科教育学[M]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1 . 69~80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