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597

概要: 劝学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音róu,使……弯曲)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有通“又”)槁(音gǎo,枯干)暴(暴通“曝”,晒),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因果判断句}故木受绳(古:墨线。今:泛指所有绳索。词义扩大)则直,金(古:金属制品。今:黄金。词义缩小)就砺(音lì,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广博)而日(日,每天)参省乎己,则知(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②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音qì,提起脚跟站着)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指声音宏亮)【君有疾在腠理(病《扁鹊见蔡桓公》)】 也,而闻者彰。假舆(舆,音yú,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达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劝学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音róu,使……弯曲)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有通“又”)槁(音gǎo,枯干)暴(暴通“曝”,晒),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因果判断句}故木受绳(古:墨线。今:泛指所有绳索。词义扩大)则直,金(古:金属制品。今:黄金。词义缩小)就砺(音lì,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广博)而日(日,每天)参省乎己,则知(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②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音qì,提起脚跟站着)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指声音宏亮)【君有疾在腠理(病《扁鹊见蔡桓公》)】 也,而闻者彰。假舆(舆,音yú,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家贫,无以致书以观(得到《送东阳马生序》)】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渡过)【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桃花源记》】江河。君子生(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判断句}
④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⑤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跬,kuǐ,半步)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音loù,雕刻)。蚓无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帮凶、走狗。感情色彩变化)之利, 筋骨之强【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木兰诗》)】{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标志上},(上,向上)食埃土,下(下,向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古:蟹腿。今:跪下。词义转移)而二螯(螯,音áo,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因果判断句}


译文:
①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②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唉呀你们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着。安心供奉你的职位,爱好正直行为。上帝知道了这些,就会给你大福气。”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大的了。
③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④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吹来,苇穗折断,鸟蛋打破,小鸟摔死。它的窝不是不完善,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之上,因而能俯临七百多尺的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到这么高,是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尿中,君子就不再接近它,百姓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尿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选择乡里,外出交游时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⑤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起因;荣誉或耻辱的来临,必定与他的德行相应。肉腐烂了就生蛆,鱼枯死了就生虫。懈怠疏忽而忘记了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刚强的东西自己招致折断,柔弱的东西自己招致约束。邪恶污秽的东西存在于自身,是怨恨集结的原因。铺开的柴草好像一样,但火总是向干燥的柴草烧去;平整的土地好像一样,但水总是向低湿的地方流去。草木按类生长,禽兽合群活动,万物都各自依附它们的同类。所以箭靶一张设,弓箭就向这里射来了;森林的树木一茂盛,斧头就来这里砍伐了;树木一成荫,群鸟就来这里栖息了;醋一变酸,蚊子就汇集到这里了。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灾祸,做事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要小心自己的立身行事啊!
⑥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难句解析
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 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③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④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本文的设喻特点:

⑴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的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就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⑵设喻方式多种多样:
①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木为轮”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_____________。
② 正反设喻,如“骐骥”和“     ”,“        ”和“锲而不舍”,“    ”和“蟹”,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  反复设喻,如“跂而望”、“________而招”、“顺____而呼”、“假舆______”、“假舟楫者”,连用______个不同的比喻,加深读者对道理的理解。
⑶设喻与道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 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第__________自然段的比喻。
② 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用________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的道理。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相关文章
  1.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2.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3.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4.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5.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