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用好教材培养能力——2017年全国卷带给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启示(人教版必修)» 正文

用好教材培养能力——2017年全国卷带给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启示(人教版必修)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105

概要: 用好教材 培养能力——2009年全国卷带给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启示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杨建国 067300 (一)关于2009年全国卷(Ⅰ)的综合评价 纵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的试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基础性和稳定性。试题的数量依旧是21道题,而且题型稳固,结构与布局稳定,分值固定。基础题四道,分别是字音、成语、病句和语言连贯;社科类阅读三道,都属于信息表述题。文言文阅读四道,分别是实词、人物性格、文章内容和翻译,从难易程度上看都属于简单题,文言翻译中规中矩,突出了直译为主的原则;诗歌鉴赏考查的是“陌生中的熟悉”,属于简单中的极品,而且命题者从作者、诗歌内容以及题干设问等方面均进行了善意的提示,因而降低了鉴赏的难度;“识记名句名篇”一题,整体来看均出自名篇,出自《论语》、李白、屈原、苏轼的名篇,但颠覆了以往十几年的惯例:紧靠课内背诵只可得3分。散文阅读是雷抒雁的《彩色的荒漠》,就表现手法而言,属于那种以小见大、中心明朗的文本,阅读时没有文字障碍,也没有理解上的陷阱,四道简答题分别考查信息筛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以

用好教材培养能力——2017年全国卷带给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启示(人教版必修),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用好教材   培养能力
——2009年全国卷带给基础年级语文教学的启示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杨建国   067300
 
(一)关于2009年全国卷(Ⅰ)的综合评价
 
纵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的试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基础性和稳定性。试题的数量依旧是21道题,而且题型稳固,结构与布局稳定,分值固定。基础题四道,分别是字音、成语、病句和语言连贯;社科类阅读三道,都属于信息表述题。文言文阅读四道,分别是实词、人物性格、文章内容和翻译,从难易程度上看都属于简单题,文言翻译中规中矩,突出了直译为主的原则;诗歌鉴赏考查的是“陌生中的熟悉”,属于简单中的极品,而且命题者从作者、诗歌内容以及题干设问等方面均进行了善意的提示,因而降低了鉴赏的难度;“识记名句名篇”一题,整体来看均出自名篇,出自《论语》、李白、屈原、苏轼的名篇,但颠覆了以往十几年的惯例:紧靠课内背诵只可得3分。散文阅读是雷抒雁的《彩色的荒漠》,就表现手法而言,属于那种以小见大、中心明朗的文本,阅读时没有文字障碍,也没有理解上的陷阱,四道简答题分别考查信息筛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以及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运用板块包括三道题,一道是修改病句,一道图文信息的转换,一道仿用句式。最后一道大题是作文,属于寓意类新材料作文,和2008年北京卷的作文类似,中心突出,多极并列,只要选择青蛙或仙鹤的其中一种观点即可,想偏离题意都难,但获得高分同样很难,因为缺乏思辨性的作文一定会受冷落的,再者该题从材料到语言的提升也是有一些难度的。
 
(二)2009年全国卷Ⅰ带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稳定性,是2009年全国卷Ⅰ的显著特点,这恐怕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这稳定性的背后,同样蕴藏着十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五个回归”“五个创新”上。这不能不引起今后语文教学的注意。
其一,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着力回归到文本上。第1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而且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地方。针对命题着力回归文本的这一特点,日常教学中,特别是高中基础年级在组织教学时,应积极引领学生勤于积累,养成勤查字典、勤动手整理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授任何一篇文本时应该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落实常见的字形、字音,即过好字词关。具体落实的方法,可以采用①结合具体语境的语境记忆法,②据形定意法,③据形定音法,④传统的听写与默写法,⑤趣味记忆法,⑥字音字形接龙或比拼法,⑦专题强化训练法等。
其二,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回归文本的同时着力回归生活。第2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第3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命题的语言材料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时政热点,像社区服务、志愿者行动、上海发展论坛;也有当前的焦点问题,像甲型流感病毒;还有文化市场的动态发展,有邻里交际与生活,有两会的专题报道和代表的发言。所考查的四个成语,除了“崇论宏议”学生比较陌生外,其余的像“寻根究底”“ 春秋鼎盛”“ 明日黄花”都是平时练习时经常见到的,又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完全属于“常见、熟知、熟用”类的高频成语。就成语一题考查的类型来看,也只不过涉及到了不合语境、对象用错、搭配不当三类,也属于学生熟悉的常考错误类型。病句一题,A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的语病(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B项成分残缺,缺谓语,应补充谓语“开展”;D项语序混乱,将“为期两天”提至“论坛期间”之前作定语,所考查内容均是《考纲》规定的病句类型,更是考生熟悉的常考的错误类型。由此可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依据文本认真、塌实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与理解能力外,还应该积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现实生活学习语文,有意识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解决生活的语文问题。具体来说,基础年级阶段,首要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好课本,将课本当作语文学习的蓝本与范本,从中积极积累字词句,逐一过关课本中的成语,再围绕相关成语进行必要的拓展积累与学习。其次,充分利用好语文阅读课,保证所学与生活密切接轨,积累报刊中常见、熟知、应会的成语。另外,严格依据《考纲》认真落实成语常考各种的错误类型与病句类型,培养考生的类型意识,严格训练答题速度,同时,如同识记字音与字形一样,必须讲究识记的方法,像成语趣味接龙、每天一练,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练习的时间将成语化整为零进行记忆等。
其三,语言运用板块回归并注重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能力,凸显语文的工具性。第18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人称代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人称代词是日常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实用性较强的词语,这里旨在通过代词的考查来检验考生语言运用连贯、严密的能力。第19题考查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这也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如今的时代是读图时代,是信息时代,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对人们接受并正确处理信息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仅仅是从前的书籍阅读。所用的命题材料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创意新颖,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其实,生活存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图标,尤其是任何一件商品的商标以及各种活动的广告创意,如果考生比较留意生活的这一特点,并且善于动脑筋分析、理解,那么,这个题目就是比较容易的了。第20题,考查仿用句式,是结合“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来考查的。从所给句式的特点来看,句式简短,所传递的信息直接明了,就所给句子的内容来看,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并积极面对我们的人生。总的来说,这个板块充分体现了注重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能力的特点,很好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就启发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即文本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能力相结合、实用文本的学习与文学作品学习相结合。具体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好文本上的语言材料,如文学作品的情境对话,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偏颇,那就是强调“读”和“写”而忽视“听”和“说”。但是,实际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说”是信息交流与处理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基础年级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听”和“说”能力的培养。
培养“听”和“说”的能力,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现行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的系统内容,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忽视甚至是漠视。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文本的教学,在培养“读”和“写”能力的同时培养“听”和“说”能力,诸如写前要求学生口头表述文章的思路,作现代文阅读与理解的题目前要求学生口头表述将要表达的答案等。此外,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像演讲比赛、即兴发言、辩论会、网络论坛或校园论坛等,都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而且要认真组织开展的。
其四,作文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注重创新而回归到注重“道”的考查。3+X高考之前,作文注重考查审题立意,强调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尽管有时政治色彩比较浓郁)。3+X高考实施以来,尤其注重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大胆鼓励考生进行文体创新、内容创新,因而话题作文成了初高中各种考试首选的作文考查形式,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一味强调文体的创新而忽视文章的立意,文体的“四不像”现象尤为严重。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依然遗憾地发现很多基础年级的老师过于强调话题作文,而完全无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阶段的简单记叙文、简单议论文还没有写好,高一年级的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还没有写好就主张什么文体解放,大力提倡话题作文。2006年全国卷Ⅰ率先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在高考命题中第一次出现了新材料作文,有人称之为后话题作文。也就是从那时起,全国卷始终把对考生思维能力——审题立意能力的考查作为重中之重;尽管在所给的评分标准里取消了内容项一等“切合题意”与二等“符合题意”之间的差别,依然继续坚持分项入等记分的评分原则,旨在避免因审题立意失误而导致作文不及格现象的发生。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在继续坚持新材料作文基础上,保持了四年的稳定性,同时又回归到2006年的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道路上。我们认为,这一回归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寓言是人类初始阶段智慧的结晶与创新,也是当代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这一回归又是意料之外的事,因为2006年全国卷考过寓言类材料作文,2008年北京卷也考过类似作文。认真审视这一回归,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语文考试写模仿型作文该走那条路?(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