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用赏识牵引师生心灵,共启情感和谐之门» 正文

用赏识牵引师生心灵,共启情感和谐之门

[10-16 16:44: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235

概要: 精神关怀”即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关注学生的精神质量。世界上的问题大多数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只要人与人的关系搞好了,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用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师生关系将变得和谐、融洽、美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人人需要赏识,学生尤其需要赏识。作为学生,都盼望来自教师的赏识。我们一定要使学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劳动,便会有一份收获的快乐。这快乐,是教师应给的。教师的认可和欣赏,能开启学生内心的门窗,鼓舞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学生生命中蕴涵的无限潜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用赏识的眼睛关注学生,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将会使学生的心中充满勇气和豪情,达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的目的。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不同场合用不同形式满足学生认可和欣赏的需要:在每次日记中,在每次的课前演讲时,在每次合作学习时,报以鼓励的语言、赏识的目光。让学生生活在教师的赞扬和激励之中。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和欣赏的眼神,都会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

用赏识牵引师生心灵,共启情感和谐之门,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精神关怀”即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关注学生的精神质量。世界上的问题大多数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只要人与人的关系搞好了,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用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师生关系将变得和谐、融洽、美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人人需要赏识,学生尤其需要赏识。作为学生,都盼望来自教师的赏识。我们一定要使学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劳动,便会有一份收获的快乐。这快乐,是教师应给的。教师的认可和欣赏,能开启学生内心的门窗,鼓舞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学生生命中蕴涵的无限潜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用赏识的眼睛关注学生,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将会使学生的心中充满勇气和豪情,达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的目的。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不同场合用不同形式满足学生认可和欣赏的需要:在每次日记中,在每次的课前演讲时,在每次合作学习时,报以鼓励的语言、赏识的目光。让学生生活在教师的赞扬和激励之中。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和欣赏的眼神,都会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之灯。让师生产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智慧与智慧的撞击,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这不仅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而言,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获得乐趣。既益于身心,又增长知识啊!                                
    优劣并无定论,关键的是我们看待学生的目光如何。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看一棵树,我们只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就总能在这棵极普通的树上发现美来。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有姿。同样道理,学生千差万别,赏识也应因人而异。成绩好的赏识他的睿智,暂时不够好的可赏识他的勇气;好动的赏识他的活泼,静默的可赏识他的沉稳;胆大的赏识他的无畏,胆小的可赏识他的谨慎;在待人接物上慷慨的要赏识,节俭的也要赏识。如果我们每天怀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态去看待学生,那我们一定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
    一、教师赏识后进生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受到关注,对后进生尤其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教育是一种需要关怀备至地去触及学生心灵的工作。因而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深刻理解关注正在成长的学生的心灵,倾注你全身心的智慧和爱去赏识学生。试着多给后进生一分宽容,少一分训斥;多一分关爱,少一分冷漠;多一分赏识,少一分打击;多一分期盼,少一分歧视;而且长期坚持,不轻言放弃,以充分而细腻的人文关怀走入学生敏感而丰富的心灵,那么你的学生将逐步恢复和重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逐渐贴近你的教育目标。
    有一个叫陈佳的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我不怕批评,批评见得多了。我就怕被感动,怕被看得起,怕表扬。你表扬我,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确实,她的字写得很工整,朗读课文也很有特色。我经常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给她以赏识。当她流利地朗读完课文,对她说:“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看她的作业很工整,就旁批:“你的字很端正。如果再花点工夫练一练,你的字肯定会很漂亮。”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温暖和体贴,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重新树立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到一个学期,她有了很大转变,期末语文考试得了70分。、
    二、教师赏识中等生
    “优等生是老师心目中的明珠,是充满希望的星星。他们倍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老师的恩泽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而后进生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也能常常得到老师的关怀与关注。只有我——一个中等生,好象一块粗劣的石头,被老师随手一放,从此不再过问。我像空气一样被忽略了,感受的是冷落还是冷落。我远离了老师的心,自生自灭,这就是我的悲哀。”这是一个学生的习作片段。看了之后,心灵就为之震颤不已,也惊愕不已。那些平时最不需关注的中等生,当教师努力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他们长久封闭的心灵之门一一向我们打开时,居然发现这些看起来“毫无问题”的中等生却是问题丛生!
    中等生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占班级多数的学生群体。中等生人数较多,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随大流的思想。既不愿冒尖,又不愿落后,于是这又是教师应该赏识的目标。
    如果教师有一颗热爱之心,对学生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发奋等积极情绪。学生成就的高低与老师对他的期望成正比。拥有和享受教师的赏识,这是每一位学生的渴望,也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事实上,教师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生和后进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使中等生的精神渴求无法得到满足,使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这实在是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一些教师工作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教师只有深深懂得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评价,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才能够善于把握各种教育契机。通过有益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赏识与期待的信息,向学生的心灵播洒希望的阳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只有实现心灵的对话,才能赢得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进而达到老师的教育预期。
我曾教过一位学生在班里属于中游学生,中考几轮模拟考试都不太理想。自己觉得考重点高中无望,很泄气,开始松懈,学习积极性不高了。我从他日记中发现这个苗头后,马上鼓励他“命运全在搏击,奋斗就是希望;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之后还利用课间和他闲谈,我说:“这次你怎么才考60多分?按我估计,这次你应该考80分才算正常,怎么搞的?老师还指望你考个重点高中呢!”他说:“老师,咱班那15名重点高中培养对象中没有我。”我说:“哦?没有你吗?不管有没有你,老师却感觉你只要努力,应该能考个重点高中。自身目标定位可不要太低哦!”这看似不经意的笑谈,在后段时间复习中仿佛注入了强心剂。他拼命努力,结果2008年中考考取了市级重点高中,语文总分120分他考了105分。
    三、教师赏识优秀生
    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而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更能够给予无穷的力量。所以老师的赏识会直接形成学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产生自觉的学习愿望,在不停地奋进中体验一次次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为信心的积累,逐渐成长为老师所期望成为的人。
    我曾教过两个女孩子,语文成绩相当优秀。所以在平日语文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让她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和才华,形成心理上的优越感,并努力去维护自己在同学、老师心中的地位。长此以往,她们就觉得,我布置给同学的作业,无论多难,班上其他同学可以不会做,自己应该会做。于是就刻苦钻研,查资料问师友。这样一来,她们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优秀。上初二时,我因患声带息肉声音嘶哑。我灵机一动,叫这两位同学试着当回小老师,过把瘾。还别说,两个人一人一节课,导入——讲授——质疑——探究——归纳总结,完成得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当老师表扬并感谢她们时,她们说:“高老师,您不是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行吗?因此我们就充满信心,挑战自我啦!最喜欢看您对我们翘起大拇指,那种感觉真棒!”
    这就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和促进学生不断奋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学生就相信自己的能力,接着她(他)就主动去追求下一个成功,这种成功累积起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
    四、教师赏识特殊学生
    1、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单亲家庭的学生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赏识教育尤其必要,其效果也会更明显。单亲家庭的成因很多:有的由于父母双亲某一方因病或其它缘故早逝;有的由于父母双亲结合后,感情、兴趣、志向、生活习惯不和或经济问题而离异造成;还有的由于父母某一方喜新厌旧,或第三者插足造成。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巧记五个数字,智取半壁江山” 作文指导(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