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单元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正文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单元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160

概要: 第二单元7 最后一课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神五”升天的时刻,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所有的华夏儿女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爱国主义是人类共有的最美好、最神圣、最高尚的感情,任何时候都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同步入《最后一课》的课堂中,去深切地感受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的悲愤、沉痛的心情,相信法兰西人民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一定会深深地拨动你的心弦,让你久久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龚吉尔学院院士。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1866年发表《磨坊书简》,1868年发表长篇小说《小东西》。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 ●写作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单元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第二单元7 最后一课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神五”升天的时刻,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所有的华夏儿女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爱国主义是人类共有的最美好、最神圣、最高尚的感情,任何时候都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同步入《最后一课》的课堂中,去深切地感受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的悲愤、沉痛的心情,相信法兰西人民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一定会深深地拨动你的心弦,让你久久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龚吉尔学院院士。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1866年发表《磨坊书简》,1868年发表长篇小说《小东西》。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    
    ●写作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普鲁士则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1日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法国由侵略战争转变为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篇小说就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相关知识关于小说——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关于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地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文题资讯《最后一课》是根据几种版本改写的。小说定名“最后一课”,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在自己的国土上,用本民族语言来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另一方面,以此为题,表现了作者深切的亡国之恨,融进了教师、学生和村民对祖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深沉热爱和对普鲁士侵略者无比痛恨的感情。    
    


第二单元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1911年,辛亥革命的枪炮声不仅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涅槃、新生为青年中国、现代中国,开始了充满希望、奋斗、胜利的世纪征程。然而,在这个漫漫的征程中,又有多少坎坷,多少荆棘,多少有志之士在经过一番上下求索之后,苦于找不到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叹息、徘徊。就在这黎明前的阵痛之际,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振臂高呼:艰难的国运,需要雄健的精神!这呼声,如春雷直滚过天际,如号角鼓舞人们的斗志。今天,重读这篇课文,那激越的呼喊声仍然长久地在我们耳畔回荡着,激励人们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入迷惘之中,走到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的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做斗争,趣味无穷,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文题资讯本文选自《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原载于1927年12月20日《新民国》第一卷第二号。“艰难的国运”是指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雄健的国民”指具有敢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人。作者以此为题,是说在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要勇敢面对各种艰难险阻,要坚信革命必胜,勇往直前,直至取得革命的成功。    
    


第二单元9 土地的誓言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2001年是所谓的中国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海外留学生,纷纷踏上归国的旅程。于是,在我们的传媒中,便开始流行一个新词:“海归”。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海外游子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其中不仅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更重要的是,深藏在这些海外游子心中的爱国情结。可是,如果我们把历史的镜头聚焦到1941年9月18日,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可是,一大批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这是怎样的一种悲愤?其中又蕴藏着多少家仇国恨啊!让我们一起品读《土地的誓言》,去品味那其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吧。    
    ●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从事进步学生运动。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其代表作还有《大地的海》《遥远的风沙》《曹雪芹》等。    
    ●写作背景1941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家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第二单元10 木兰诗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嘻嘻复嘻嘻,靓女正上机。不闻拨号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网上行,所遇实心惊:‘妹儿’十二封,皆邀网下逢……”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首由北朝民歌《木兰诗》改编的《新木兰诗》的时候,你又作何感想呢?你是否也曾深入网吧,驰骋其中呢?你是否也曾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呢?让我们还是先回到南北朝时期,感受一下木兰征战沙场的飒爽英姿吧,然后再想一想,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向木兰学习些什么。    
    ●作者简介郭茂倩,宋朝人,生平湮没难考,编撰了《乐府诗集》。    
    ●相关知识关于《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乐府原意是掌握音乐的官府。汉、魏、两晋最高统治机构常设有乐府机关,制定乐谱、搜集歌辞、训练乐员等。凡由乐府机关配合乐谱演唱的歌辞叫乐府诗。《乐府诗》辑录由汉朝到五代的乐府诗,兼及先秦及唐末歌谣,以及后人对乐府原辞的拟作。关于《木兰诗》——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杰出的作品。关于花木兰——花木兰是古代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旋归来后,皇帝封官嘉奖,木兰坚辞不受,皇帝又欲纳其入宫,木兰则以死拒之。唐初,被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了纪念她,于唐代修建了花木兰祠。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