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292

概要: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歌谣时,你心中是否泛起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每个人的童年生活和感受都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如同一组明丽的画卷:灿烂的春光中有儿童的天真,无味的冬天里也能寻觅到几许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同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分享鲁迅儿时的快乐,去感受那色彩缤纷的春、夏、秋、冬。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成为“五四”运动的伟大旗帜。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等组织。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歌谣时,你心中是否泛起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每个人的童年生活和感受都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如同一组明丽的画卷:灿烂的春光中有儿童的天真,无味的冬天里也能寻觅到几许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同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分享鲁迅儿时的快乐,去感受那色彩缤纷的春、夏、秋、冬。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成为“五四”运动的伟大旗帜。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等组织。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草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文中所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两段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统治下,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他童年所受的尊孔读经、科举求仕的教育,只能摧残青少年,不能培养出救国志士。这篇课文“重提旧事”的时间是1926年。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镇压爱国学生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了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陈腐空气,那里的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旧事重提”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    
    ●相关知识鲁迅笔名的由来——“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用的笔名。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鲁迅解释说:一是母亲姓鲁,用母姓表示他的反叛;二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关于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求学经历——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长达七年。关于私塾——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儿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但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老师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文化资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故事——鲁迅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住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都很欣赏,后来大家都仿效起来。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了防止同学们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宽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四个字。    
    ●文题资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文题用“从……到……”来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    
    文本浏览:(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并]连同。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朱文公的子孙]这里只是指一家姓朱的人家。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文公是朱熹的谥号。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确凿(záo)]确实。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段解\]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菜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皂荚(jiá)树]也叫“皂角树”,一种乔木,果实(皂荚)像扁豆,长七八寸,捣碎了泡水,可以洗衣服。,紫红的桑葚\[桑葚(shèn)\]桑树的果实。;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长吟\]长声鸣叫。,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轻捷\]轻快。的叫天子(云雀)\[叫天子(云雀)]一种形状像雀的鸟,飞得很高,叫得很响亮,喜欢捕食小虫。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油蛉(líng)\]就是“金钟儿”,也叫“铃虫”,形状像西瓜子,黑色,昼夜鸣叫。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斑蝥(máo)\]一种昆虫,体长六七厘米,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这里说的斑蝥是类似斑蝥的“行夜虫”,俗称“放屁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后窍\]这里指斑蝥的肛门。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何首乌\]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以做药。藤和木莲\[木莲\]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 \[莲房\]莲蓬。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臃肿(yōngzhǒng)\]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盘子\[覆盆子\]一种落叶灌木,有刺,开淡红色花,果实可食,又可入药。,像小珊瑚珠\[珊瑚(shānhú)珠\]珊瑚制成的珠子。珊瑚,海洋里一种腔肠动物所分泌的石灰质聚集而成的东西,形状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攒\[攒(cuán)\]凑在一块儿。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段解\]描绘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段解\]过渡段。由相传自然引出美女蛇的故事。(4)长妈妈\[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常给鲁迅讲故事。下文的“阿长” 也是指她。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这里指秘密的意思。。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敛(liǎn)\]收拢。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段解\]引述美女蛇的故事。(5)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6)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段解(5)(6)\]运用议论点明从故事中得到的教训和懂得的道理。(7)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罗汉\]佛教称断绝了一切嗜欲,解脱了烦恼的僧人。需要人们鉴赏\[鉴赏\]鉴定和欣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人迹罕(hǎn)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秕(bǐ)谷\]长得饱满的谷粒。,棒上系\[系(jì)\]打结。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张飞鸟\]就是鹡鸰(jílíng),头圆而黑,额纯白,形状有点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东有的地方叫它“张飞鸟”。张飞,三国时蜀国的名将。”,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8)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叉袋\]一种装粮食的布袋或者麻袋,袋口有叉角,可以打结。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段解(7)(8)\]写冬天百草园的乐趣。(9)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无从\]没办法。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Ade\]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汉语拼音可读作adei。,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段解\]过渡段。写“我”离别百草园。\[(1)~(9)为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10)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的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段解\]写三味书屋的陈设。(11)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方正\]正派。,质朴,博学的人。\[段解\]“我”对先生的印象。(12)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人,以知识丰富、说话风趣著称,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东方,复姓\]。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怪哉\]传说中的一种奇怪的虫。据说汉武帝在路上遇见这种虫,不认识是什么,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种虫是秦朝冤死在牢狱里的老百姓的化身,是忧愁结成的,放在酒里就会溶解。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怪哉”的意思是“稀奇啊”。”,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消释\]溶解。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13)“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听先生)讲完新课,(我)将要回到座位上的时候。书塾里,老师教新课叫“上生书”。上生书的时候,学生走到老师旁边,站在那里听老师讲,听讲完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所以说“退下来”。,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段解(12)(13)\]“我”上课时问先生“怪哉”是怎么回事,先生很不高兴。(14)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段解\]含蓄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发展的制约。(15)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作诗的一种练习。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言\]这里是“字”的意思。到五言,终于到七言。\[段解\]“我”的勤奋赢得先生的好感。(16)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17)“人都到那里去了!”(18)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戒尺\]旧时书塾里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木板。,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19)“读书!” \[段解(16)~(19)\]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自寻乐趣。(20)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至矣\[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学生念的这一句和下边几句,都是古书上的一些话。老师念的是一篇赋里的话,语末三个语气词是老师读时加的。窦,念dòu。厥,念jué。倜傥,念tìtǎng。叵,念 pǒ。”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21)“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22)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过去,拗过去。 \[段解(20)~(22) \]描绘师生一同读书的情景。(23)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盔(kuī)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的战衣。头上戴的叫做“盔”,身上穿的叫做“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荆川纸\]一种竹纸,薄而略透明。”的,蒙在小说的绣像\[绣像\]明清以来附在通俗小说卷首的书中人物的白描画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 \[影写\]把纸蒙在帖上照着描。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荡寇志》\]清朝俞万春著的一部诬蔑农民起义的小说。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锡箔(bó)\]把锡碾得很薄,粘在纸片上,叫做“锡箔”。旧时迷信的人祭奠死者烧锡箔,说是死者能当钱用。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九月十八日\]指1926年9月18日。。\[段解\]学生做游戏、画画儿。\[(10)~(23)为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综合性学习要点汇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相关文章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导学案)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主感悟生活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假如生活欺...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