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安徽中考语文基本篇目16篇复习1 备课资料(人教版九年级)» 正文

安徽中考语文基本篇目16篇复习1 备课资料(人教版九年级)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484

概要: 安徽省中考语文基本篇目16篇复习1、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论语〉十则》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论语〉十则》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论语〉十则》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十则》四、古今异义 1、识:默而识之。 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论语》十则五、重点实词:[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日]每天。[三省(x

安徽中考语文基本篇目16篇复习1 备课资料(人教版九年级),标签:中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安徽省中考语文基本篇目16篇复习
1、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一、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论语〉十则》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论语〉十则》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论语〉十则》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十则》

四、古今异义 
1、识:默而识之。    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论语》十则

五、重点实词: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èi)]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指学过的知识。[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dài)]有害。[诲(huì)]教,教导。[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齐]看齐,一齐。[内]指内心。[善者]指长处。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hó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重]重大。[已]停止。[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凋(diāo)]凋谢。[行]奉行。[其]大概。[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六、成语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4、[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5、[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6、[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七、阅读探究:
1.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
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
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
(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第六则、第七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
(1)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八、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0.《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安徽中考语文基本篇目16篇复习2 备课资料(人教版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