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读(四)» 正文

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读(四)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549

概要:满分秘技四:找最佳角度篇 1.准确审题。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的各种要求。(1)分解试题:对作文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试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个组成部 分。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只有这样,考生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2)找关键词:在上面三个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容易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把握。(3)变隐为显: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说破,使其变为明示信息。(4)化大为小: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如北京一考生的《包容(三)》包容很大,需从小处落笔,包容

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读(四),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满分秘技四:找最佳角度篇 

  1.准确审题。
  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的各种要求。
  (1)分解试题:对作文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试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个组成部  
分。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只有这样,考生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找关键词:在上面三个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容易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把握。
  (3)变隐为显: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说破,使其变为明示信息。
  (4)化大为小: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如北京一考生的《包容(三)》包容很大,需从小处落笔,包容很宽,需从巧妙处切入。本文从金鱼的老住户和新朋友的相互默认,红黄两色调和之后的温柔鲜丽说起,提出“生活中需要包容”,然后扩展升华。从而使主题深化。恰当的角度使得行文自然流畅,如泉水自然涌出,处处妙趣横生。广东一考生的《沟通隔膜的桥梁——语言》能准确审题,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通过记叙母女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不使用语言去加强沟通,两代人之间就容易出现隔膜,产生矛盾;使用语言去沟通,这些隔膜与矛盾就容易消除。全文是切合题意的。
  2.巧妙联想。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
  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善于清谈。一天,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谢安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侄子谢朗略一凝思说:“撒盐空中皆可拟”, 侄女谢道韫从容不迫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好!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这就是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 。在进行多向联想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联想的广度 、深度和新颖度。
  江苏一考生的《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我们不必猜测命题人在命这道题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沈从文先生;但是,我们可以说,用“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比况沈从文先生及其作品,是最恰当不过了。本文作者联想到沈从文先生作为叙写的对象,本身就是一种眼光,一种睿智,一种对人与山水的独特感悟。江苏一考生的《人间四月天》,作者由话题“水的灵动”,联想到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水一般灵动的人生”、执著的爱以及富有独特色彩的生命永恒,对题意的理解自然、准确。
 例文赏析
  点 亮 人 生
  福建一考生
  如果你漫步康河边,你也许会遇到一个安详的老人,他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巨人——霍金!此时你可能惊叹:为何他的目光如此呆滞?为何他的身影如此平凡?为何他的身体是  
如此残缺?霍金会对你微笑,用手指触及高科技的设备告诉你:“我的手指还能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
  也许你还在为自己的身体脆弱而悲痛不已。朋友,霍金告诉你,用思想的力量去点亮人生。法国学者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但他具有思想,这让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生物!”思想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了思想,才有了“晴空一鹤云排去,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文学境界;有了思想,才有了艺术宝库中的颗颗珍珠;有了思想才将这个本一片荒芜的世界变成异彩纷呈的画卷!霍金用思想点亮了人生,铸就了辉煌。
  也许你还在为追求完美而苦恼。朋友,霍金告诉你要用探索的精神点亮人生。英国残疾青年斯尔曼立志在28岁前登上心目中向往的所有高峰,当他登上最后一座山峰仰观大地时,他感到无限的失落,他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生没有了探索的激情和追逐目标的愉悦感将会变得了无生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数的未知等待着你,在探索中完善自己的人生之树,人生会获得“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释然。塞里卡说,人生是故事。其实,人生是行路,行者无疆!霍金孜孜不倦地探索自己的人生,凝聚成《时间简史》,点亮了本会暗淡的人生。
  也许你还在为人生途中的荆棘而战战兢兢。朋友,霍金告诉你,用坚忍不拔的意志点亮人生。坚强的人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浑不怕”的坚劲,人生会获得那眩目的光亮,你会感受“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雄浑气魄!荆棘鸟站在针尖般的枝头,用坚强的意志完成了生命的赞歌。贝多芬说过“成功的人只不过是在身心疲惫时能用坚强的毅力克服。霍金用坚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点亮了世间最伟大的灵魂!
  林发在《冬季小语》中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拼搏才能向前推进而不致枯滞的。”点亮人生,有如在茫茫海上的哈里希岛上点起的长夜孤灯,给人力量和光明!用思想的力量点亮人生,用探索的精神完善人生,用坚强的意志武装人生,人生会与斜射森林的朝阳共舞,与夜幕初垂的皎月齐光,与涨落的潮汐击节而歌!
  【亮点透视】
  本文的主题是论证思想是点亮人生的火炬。开篇却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通过一个富有情调的场景中遇到思想巨人——霍金,由他的话来援引文章的主旨,同时又联系上了文章主旨,很是巧妙。作者旁征博引,中外例证罗列有致,诉说了一种哲理,释解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
  包  容(三)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柔和地射在卧室地板上,善良的窗帘并没有阻挡太阳,而是宽容地允许它进来。窗台上的那缸小鱼正欢快地游着,感谢阳光的普照。我把刚买来的的袋子小鱼倒进鱼缸,“老住户”和“新朋友”相互碰碰尾巴算是默认了,我突然觉得包容让整个世界变得和谐。
  沐着灿烂的阳光,我准备调色作画,把红黄两种颜料挤在一起并调匀时,两种颜料都舍弃了旧颜色,以共同的橙色出现在调色盘上。红色不再是“张牙舞爪”,它吸收了黄的温柔,放弃了自身的强硬,黄也不再“咄咄逼人”,主动吸取了红的鲜现,把自身的光亮隐藏了起来,新产生的橙色正是由于红黄两者的相互包容,才变得既温柔又鲜丽,同时不失红的醒目兼顾黄的亮丽,看来红和黄没有完完全全消失,只是隐藏自身的一些不足,相互包容了对方。
  生活中需要包容。在社会上你不能一味地展现自己,“强有自有强在手”,想要不断进步,虚心接纳他人大度容忍他人是很有必要的。
  曾经看过一篇哲理散文,讲一个聋哑孩子开大录音机试图学习英语,起初招致邻居的不满,慢慢邻居们便都包容了那个可怜而勇敢的孩子,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在罹患疾病后都有勇气重新来过的,也不是每一个残病孩子,我们都能遇到并包容的,为何不尽力去理解身边这一个呢?他也是你宽容的对象之一。
  和家人朋友一起谈天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一时间噪杂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不仅听不见他人的观点,就边自己的立场也被搅乱,此时为何不静一静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呢?即使他们的想法和你相差甚远,但那也代表了别人的思想。吸取别人的思想,博采众长未必有坏处。包容也能带来许多丰富的思想与建议,耐心听完别人的话,或许你的灵感将会来自这里呢。
  山之所以青,归功于树木的生长,虽然树木从山上获取大量养份,但为这满山的青翠,高山包容了树木;水之所以活,是因为鱼群在水中嬉戏游弋,虽然鱼群会把水搅浑,但为这水的活泼,水包容了鱼群。而亦是如此,大千世界,不会人人相同,总有你不喜欢的性格,总有你不满意的做法,试着包容别人,对别人无意的伤害给予宽容,对别人偶尔的过激言辞给予理解,对别人不同的观点给予承认。对别人另类的作法给予尊重,这样包容他人,自我也会得到一种回报,回报来自别人对你的尊重,来自他人对你的包容。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试论作文教学中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