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正文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338

概要: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水槛遣心①杜甫 去郭轩②楹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③楹:柱子。③赊:远。(1)填空: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体裁是 诗。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2)请赏析画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②楹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③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体裁是          诗。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2)请赏析画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2、原诗更好。作者被贬岭外,远离家乡,很长时间没有家人的音讯,不知道家里是否会受自己的牵连而发生变故。原来还只是思念和担心,现在来到家乡附近,更怕这种担心变成现实。所以“情更怯”和“不敢问”更能表达诗人此时的精神痛苦,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而“情更切”和“急欲问”则显得平淡和一般化。
3、本诗以“乱”字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4、“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示例)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怎么知道是渔火不是星火?“两三星火”更惹人想象。《枫桥夜泊》用重笔,《题金陵渡》用轻笔,“两三星火”与夜江明暗映衬融成一体,清美之至,宁静之至。
6.①第二句“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形象。
7.(1)“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2)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8.(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在激情中绽放 在诵读中成长——《海燕》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相关文章
  1.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2. 诗歌鉴赏之炼字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三)
  3.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4. 《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型》 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选修)
  5. 现代诗歌鉴赏《纸船-冰心》(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6. 现代诗歌鉴赏《雨巷—戴望舒》(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7. 现代诗歌鉴赏——《一代人-顾城》(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8. 现代诗歌鉴赏——《快乐的雪花-徐志摩》(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9. 现代诗歌鉴赏——《断章-卞之琳》(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10. 现代诗歌鉴赏《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11. 现代诗歌鉴赏——《致橡树、双桅船-舒婷》(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12. 现代诗歌鉴赏——《海-臧克家》(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13. 现代诗歌鉴赏——《我爱这土地-艾青》(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