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正文

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569

概要:2.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写出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的时间、遭遇事件及所处文中位置 (2)文中春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鲁四老爷的语句,分析其形象特征?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与祥林嫂的死有何关系?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4.分析祥林嫂形象:(1)分析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肖像描写,第二次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析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典题训练]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结合《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去把握小说的背景和典型背景下祥林嫂的人物形像。[布置作业]通过人物语言和一些细节把握小说主题。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细节描写,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2、如何学鲁迅的文章。过程与方法:1.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主题;2.细节

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2.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写出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的时间、遭遇事件及所处文中位置
  
  
  
  
(2)文中春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鲁四老爷的语句,分析其形象特征?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与祥林嫂的死有何关系?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4.分析祥林嫂形象:
(1)分析祥林嫂两次到鲁镇的肖像描写,第二次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典题训练]
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结合《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去把握小说的背景和典型背景下祥林嫂的人物形像。
[布置作业]

通过人物语言和一些细节把握小说主题。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析细节描写,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2、如何学鲁迅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1.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主题;
2.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
情感态度与:理解作品主题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价值观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主题;
2.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
[学法指导]
    1.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表情变化、服饰)、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事物细节描写等。
2.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
[预习导引]
1.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几处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2.分析祥林嫂与“我”、四婶、大家及柳妈的对话时的语言描写。



3.分析祥林嫂的行动描写



4.“我真傻,真的”在全文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典题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B.监生(ji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陈抟(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
2.选出对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缩)  间或一轮(偶而)  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
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
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
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
4.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  〕四婶,〔   〕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或  或    而且  
B.唯独    由于    非  即    或者  
C.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D.只有    因为    或  或    甚至  
5.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①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②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  。                B.,  。
C.;  :                D., :
[拓展迁移]
以《祝福》为例,评论鲁迅是如何描写“死”的(或者说如何批判一个病态社会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蜀道难 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相关文章
  1. 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2. 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