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70

概要:(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给予了 听,思考。很高的赞誉,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飞红滴翠记黄山》。 2、整体感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了黄山的哪些景。 交流,评价。3、精读课文: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 读读,思考,圈点勾画。角度去表现景物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 交流评价。物的特点。4、语文活动:我做导游。 运用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以 思考,创作。校园景物为解说对象,写一段解说词。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巡视,指导评价。 评价。画山绣水(一)学习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2、理清文章思路,简述巧妙构思的好处。3、能结合课文谈谈散文语言的特点。(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给予了        听,思考。
很高的赞誉,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飞红滴翠记黄山》。
  2、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了黄山的哪些景。                          交流,评价。
3、精读课文: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      读读,思考,圈点勾画。
角度去表现景物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      交流评价。
物的特点。
4、语文活动:我做导游。
    运用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以      思考,创作。
校园景物为解说对象,写一段解说词。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巡视,指导评价。                      评价。











画山绣水
(一)学习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简述巧妙构思的好处。
3、能结合课文谈谈散文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桂林山水甲天下”,她以“山青,水     思考,交流。
秀、洞奇、石美”而著称,尤其是漓江两岸
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喀斯特地貌更是美
仑美奂,天下无双。 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动
人的故事。
2、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用简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作批注。
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交流评价。
 3、细读课文:
思考:本文用了不少间接材料来写景,      反复朗读,
作者是怎样运用的,你认为哪一段用的最        思考,讨论,交流。
好,好在哪里?
 4、语文活动:辩论赛
有人认为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惨的故事        思考,准备一段话发言。
联系在一起,很不协调,把自然美景和阶        小组交流。
级教育联系在一起就更是牵强附会了,你        全班讨论交流。
怎么看?                                    评价。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花园中学语文教研组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认识到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图景。
2、能找出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并概括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
3、 在反复的诵读中概括出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
4、能运用品味、感悟等方法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5、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故乡》                       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               2课时
《在烈日与暴雨下》             2课时
《多收了三五斗》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与口语交际                 3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读书”,在小说阅读实践中,学生通过“品味”、“感悟”达到“欣赏”文学作品的目的。同时,这一单元是同学们都很喜欢的小说这一体裁,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让学生仔细地品读,感悟,多角度地欣赏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读出自己,认识社会,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能在体会不同作家语言特色之后提炼自己的语言特色和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由于各篇文章自身的特点,所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应有所侧重:
《故乡》侧重于对文章人物刻划的方法及人物形象本身具有的感染力的学习。
《我的叔叔于勒》侧重于对文章布局谋篇的体会,这与莫泊桑的写作特色一致。
《在烈日和暴雨下》重在品味小说运用环境描写表现人物与主题。
《多收了三五斗》重在学习文章刻划人物群像的写法。
《综合学习与探究》则在更高的一个层次把握小说这一体裁与品味、感悟、欣赏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总览
学习目标:1、熟悉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小说体裁特点。
2、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探究专题。
第一块:熟悉单元学习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活动:让学生课前浏览本单元几篇小说。 学生浏览课文,用工具书疏通字词。
2 布置活动: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在小小组内能把课文内容复述给其他同学听。

第二块:了解小说体裁特色: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印象中的小说是什么样的文学体裁,为什么喜欢看。 各抒已见,谈自己的感受。
2 教师补充小说的三要素与小说的其他特点。 作好记录,整理自己思路。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深入探究品味。 讨论、交流
2 小结单元内容及主题 自我小结

第2课时:《故乡》(1)
学习目标:1、能梳理小说情节,找出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性格。              
2、能结合小说反映的时代,分析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探究文章的主题

课前学习:1、疏通字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作者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检查预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每个人对自己的故乡总是很亲切的,你心目中的故乡是怎样的呢? 学习自由谈论
2 组织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教师加以补充 利用已有的资料先谈

第二块: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用一句话说说鲁迅笔下的“故乡”是怎样的。 找出合适的词或句子来形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结构。(课文很长,把握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师可作恰当的点拨。) 讨论、交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