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70

概要:课后学习:摘抄精彩语句第9课时 诵读欣赏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前学习: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课堂学习:第一块:读诗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简介《诗经》的在关知识,了解我国古诗歌悠久的历史交流,讨论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语调的处理 朗读,指正3组织学生朗读比赛朗读,评价第二块:品诗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阐述问题:1、两首诗各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情景?2、诗歌的语言有何特色?3、诗歌表达了主人公的什么感情?4、全诗很多语句反复进行,有什么作用?细品诗歌,讨论交流,2总结归纳 总结3简介《诗经》中的其他诗歌理解,加深认识第三块:诵诗歌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在前面理解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成诵课后练习:背诵诗歌。第10 11 12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本单元所列综合学习与探究,重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感悟”、“欣赏”的读书方法的运用能力。达到这一点:第一课时,可组织学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课后学习:摘抄精彩语句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课前学习: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读诗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简介《诗经》的在关知识,了解我国古诗歌悠久的历史 交流,讨论
2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语调的处理  朗读,指正
3 组织学生朗读比赛 朗读,评价

第二块:品诗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阐述问题:1、两首诗各描写了怎样的一幅情景?2、诗歌的语言有何特色?3、诗歌表达了主人公的什么感情?4、全诗很多语句反复进行,有什么作用? 细品诗歌,讨论交流,
2 总结归纳  总结
3 简介《诗经》中的其他诗歌 理解,加深认识
第三块:诵诗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指导学生在前面理解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成诵

课后练习:背诵诗歌。

第10 11 12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本单元所列综合学习与探究,重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感悟”、“欣赏”的读书方法的运用能力。
达到这一点:

第一课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上所列的几个问题,教师要注意挖掘出每一道题的内涵,具体可见教参上的说明。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结合教材中第五题指导学生能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方案设计略。

第三课时,自由创作活动。选取自己熟悉的一个方面,写一篇自己的小说,或是教师自己命题。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花园中学语文教研组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会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含英咀华,反刍品味。
2. 阅读文本,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把握他们的思想精髓。
3. 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 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谈话式、随录式、独白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
5. 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成功》               2课时
《创造学思想录》       1课时
《学问与智慧》         2课时
《论美》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单元测试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味,“反刍”式咀嚼,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因此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宜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自己新的感悟。要注意“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文章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据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巴金就一遍遍的“反刍”,共达十四遍。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一:了解单元内容特点:
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
二: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结合单元提示,思考学习方法。教师示例,学生模仿,初步明确本单元学习方法。
三: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等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制定本单元学习计划。
第三块:学习评价
第2、3课时
第9课   成功
学习目标:
1.准确概括出作者的观点,谨记前辈的谆谆教诲。
2.品味作品中经典治学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3.能运用反刍式学习法品味作者有关言论。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从记忆中搜索成功事例、名言,共同归纳成功的主要原因,然后对比北大教授季老先生对成功的体会、看法,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
二、感知课文:
1、 课文里引用了一些文言,还有其它一些可能难懂的词句,同学先参照页下注读通,如若还有费解之处可提出全班交流。
2、 学生或教师补充文中所提到的典故,如囊莹、映雪等;教师引入王国维所提到的“三种境界”原词。
3、 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用了哪些事实和道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 思考作者重点谈了成功公式的哪一点,用原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三、课文赏析:
1、 品味文章谈话式语言亲切却不随便的特点。
2、 品味文中思想精髓,补充讲述有关成功与天资、勤奋、及机遇相关的事例或道理。
四、文本反刍:
1、 你认同课文中哪些观点,为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2、 你对文中哪些观点持保留意见,也同样给出理由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五、深读课文,细谈体会:
小组探究交流在学习方面应如何取得成功,为自己进一步升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4课时
第10课    创造学思想录
学习目标:
1、 能感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特点及“随录式”文体特点。
    2.能反复品味文中思想精华,并在学习中借鉴使用。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课文:
    用生活中点滴创造故事或者名人创造发明故事讲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引入课文。(如鲁班发明锯子)
二、初步感知:
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则文段内容,并谈谈读后初步体会。
三、深层探究:(小组合作)
1、熟读各则内容,从中概括、归纳、探究出创造的一些方法和特点。
    2、探究归纳“随录式”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
四、反刍品味: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谈谈喜欢的理由并引以熟知的事例补充证明。
五、仿写拓展:
根据前面所探究得来的结果,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仿写一两则“创造”的方法或特点。

第5、6课时
第11课  学问和智慧
学习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内涵及其两者关系
2、反复诵读,体味作者严密的论证
第一课时
一、点拔激发,初识文本
二、整体感知课文,反复诵读,感知文本。
1、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字、词义
2、 理清作者思路
3、 用自己的话或原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 回忆文本,引起探究
二、 细读文本,体味思辨
三、 咀嚼文本,理解句义
四、 拓宽阅读,比较文本
五、 超越文本,学会思辨
第7课时
第12课 论美
学习目标:
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 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3、 结合自身认识说出如何展现自己生活中的美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激发兴趣,走近文本
生活中有很多美,请例举自己认识的生活中的种种美。
二、诵读文本,感知文本
整体感知作者对的看法和主张
三、反复咀嚼,领悟文本
本文语言优美而且充满智慧,诵读全文,结合实际,展开想象;摘抄优美句子。
四、拓宽思维,超越文本
例举生活中几件事,用“美”的标准来衡量评判,小组讨论中学生美的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