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成功》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正文

《成功》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329

概要: 兴化沈伦实验学校 周松传教学要求:1、理解作者的观点;2、把握论证的特点;3、体会论证风格。4、确立自己的成功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一:成功舞台1、现在,社会给我们每个人提供的舞台越来越大,我们走向成功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我们最需要问自己的是:你准备好了吗?成功之道在哪里?2、你还记得季羡林吗,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下面我们就走进学术大师。96岁的季羡林先生出生贫寒的农民家庭里,上学特别勤奋刻苦,大学毕业后长年任教北京大学。他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200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央电视台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

《成功》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兴化沈伦实验学校 周松传
教学要求:1、理解作者的观点;
     2、把握论证的特点;
     3、体会论证风格。
     4、确立自己的成功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一:成功舞台
1、 现在,社会给我们每个人提供的舞台越来越大,我们走向成功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我们最需要问自己的是:你准备好了吗?成功之道在哪里?
 2、你还记得季羡林吗,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下面我们就走进学术大师。
96岁的季羡林先生出生贫寒的农民家庭里,上学特别勤奋刻苦,大学毕业后长年任教北京大学。他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200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央电视台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的: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教学板块二:观点直击
 浏览全文,读读划划思思议议,明确下面问题的答案: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论证的?
 2、它议论的风格与一般议论文有什么不同?
教学板块三:我思我在
针对季老的的成功公式进行理解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⑴在三个条件中作者为什么强调勤奋?你知道哪些典型事例?
 ⑵面对天资和机遇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⑶对王国维的境界说,你的理解与作者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定要背诵默写王国维的三句话,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板块四:探究发现
为巩固上一个环节的认识,进行四个探究练习,以事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
探究练习一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勤奋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时天资也不容忽视。)
探究练习二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
(生物界、人类做成功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勤奋这一起码的法则。)
 探究练习三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 探究练习四
材料一:比尔盖茨19岁时看到了电脑软件行业的巨大商机从哈拂辍学,后来成了世界首富。盖茨成了盖茨,我们依旧“微软”。
材料二: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与此奖擦肩而过。
材料三: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联系材料略。)
教学板块:创造规则:
在充分理解课文观点,提出自己看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公式,并形成自己对成功的多样化理解,保持人生的弹性和张力。
 1、你以为成才的决定因素有哪些?请你试用公式加以总结,并进行简要论述。(200字左右)
       【穿插】
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  (成功)  = X(艰苦劳动 +Y(正确方法 +Z(少说空话)
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2、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可能都不相同,认真阅读《成功是一种感受》,相信你会对成功有新的认识和感受。
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的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的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许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的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的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3分)
   
  2、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的作用。(4分)
   内容:
   结构:
  3、下列的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不想当元帅的,不是好士兵。”
   4、本文提出论点后又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4分)
   ①             
   ②            
  5、生活中,你对成功的感受是什么?请简要地谈谈你对成功的感受。(5分)
答案:1、“这”指代上述三种错误认识 2、对上述说法的否定,引出话题(或”提出中心论点”) 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 3、D 4、从没一点(或“微小的”)进步中,品味到成功的快乐 即使失败,只要从中受到教益,同样是一种成功 5、此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窗》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