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614

概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2 《诗两首》教学设计萍乡三中:刘长风《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及对意象的把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走近作者,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2.教师点拨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一、欣赏声像资料范读(flash课件音配像朗读),同时浏览CAI课件江南雨巷的画面(幻灯片2-8),自由朗读,感受体验这首诗的音质和情调。二、研读语文必修1《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6-9和语文必修1《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4-5中的相关文字,并自主探究,完成1-7题。(15分钟)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彷( )徨 ②彳 亍( )③踟躇(蹰) ( )( ) ④圯( )

《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2 《诗两首》教学设计
萍乡三中:刘长风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及对意象的把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走近作者,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2.教师点拨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一、欣赏声像资料范读(flash课件音配像朗读),同时浏览CAI课件江南雨巷的画面(幻灯片2-8),自由朗读,感受体验这首诗的音质和情调。
二、研读语文必修1《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6-9和语文必修1《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4-5中的相关文字,并自主探究,完成1-7题。(15分钟)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彷(      )徨      ②彳  亍(       )③踟躇(蹰)  (       )(       )    
④圯(       )          ⑤凄婉(      )       ⑥颓圮  (      )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3.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4、反复朗读后,你体会到这首诗的旋律(节奏、韵脚、手法、重音、语调、语速)有什么特征?它的意境、情调又是怎样的?
    5、《雨巷》这首诗是由哪些意象共同构成了特定意境?从虚实两个角度看,它们各自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6、《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7、你认为《雨巷》是一首爱情诗?哲理诗?还是一首政治诗?试从场景、人物、对象、情绪、基调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见幻灯片“自主探究”17-21和flash课件“解读”)
                 教案(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声像资料范读,由网络歌曲《丁香花》(江涛演唱)导入flash课件“诵读”),同时播放江南雨巷的画面(幻灯片2-8)。听完朗诵,请两个学生谈谈感受。(3分钟)并指导学生朗读。 (参考答案见幻灯片9)
二、请3个学生轮读[研讨与练习]第四题中的3首古诗,并谈一谈丁香的寓意。(3分钟)
(参考答案见幻灯片10-16)
三、学生板演并表演展示“自主探究成果” (10分钟)
四、课堂小结(1分钟)
很多人在理解这首诗的时候,都会去联系写作的背景,从而找出作者写作的深层次含义。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更喜欢单纯地将它理解为一首唯美的爱情诗。“明知爱己不可得,却依然在绝望中苦苦寻索,依然“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种绝望与希望的哀婉叹息,令人肝肠寸断。
                         练   案
五、练习检测(10分钟) 
1.《目标・素养・评价》丛书“语文必修1”P5-6[自我检测]1-6小题。
2.背诵《雨巷》这首诗。
六、课后作业: 
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

                 教 后 反 思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知作品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析“三美”, 感受艺术性,体会诗境之美。 
【教学难点】 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1、诵读吟咏法,欣赏评价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学案(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一、分组轮读诗歌,品味韵律美。(2分钟)
二、flash课件“朗读欣赏”,感悟意象美。(2分钟)
三、研读语文必修1《示范课堂•要点扫描》P6-9和语文必修1《目标・素养・评价》
丛书P4-5中的相关文字,并自主探究,完成1-6题。(15分钟)
    1、请给下列字词注音 
    畔(        )  荡漾(          )  荇(         )   榆(       )
    篙(       )  斑斓(          )  笙箫(         )   似的   (        )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阴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到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