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两根“绳子”、两顶“草帽”突破《药》(必修课堂实录)» 正文

两根“绳子”、两顶“草帽”突破《药》(必修课堂实录)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462

概要:王开东多籍秋风声高远 教学设想: 鲁迅的名篇《药》,放在高中第四册课本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分析结构、把握主题。 小说常规教学的套路是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比如《药》可从概括小说的情节入手,明晰小说的结构;又因为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而弄清了人物性格,也就把握了小说的主旨。这种教学简单明了,但是,如果我们从第一篇小说开始,一直这么教学,那么,小学、初中、高中小说教学的螺旋性上升体现在哪里?小说的千姿百态在哪里?作家的创造风格在哪里?教师的教学个性又在哪里?我认为,如此低层次的重复教学,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阉割学生创造的脐带。于是,我突发奇想,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能不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外,聚焦于课内!只把课文作为一个纯粹的例子,让学生来解剖。因为学生对课外的经典阅读总是兴味盎然,课内则未必。鉴于此,我反其道而用之,先链接经典文本,让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悟得捕鱼之道,进而用两根“绳子”搜罗小说主题,用两顶“草帽”网罗小说结构,事实证明效果不错。我一直以为培养学生辉煌的文化理想和宽广的人文视野,才能高屋建瓴,

两根“绳子”、两顶“草帽”突破《药》(必修课堂实录),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王开东

多籍秋风声高远 
 
教学设想: 
鲁迅的名篇《药》,放在高中第四册课本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分析结构、把握主题。 
小说常规教学的套路是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比如《药》可从概括小说的情节入手,明晰小说的结构;又因为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而弄清了人物性格,也就把握了小说的主旨。这种教学简单明了,但是,如果我们从第一篇小说开始,一直这么教学,那么,小学、初中、高中小说教学的螺旋性上升体现在哪里?小说的千姿百态在哪里?作家的创造风格在哪里?教师的教学个性又在哪里?我认为,如此低层次的重复教学,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阉割学生创造的脐带。
于是,我突发奇想,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能不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外,聚焦于课内!只把课文作为一个纯粹的例子,让学生来解剖。因为学生对课外的经典阅读总是兴味盎然,课内则未必。鉴于此,我反其道而用之,先链接经典文本,让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悟得捕鱼之道,进而用两根“绳子”搜罗小说主题,用两顶“草帽”网罗小说结构,事实证明效果不错。我一直以为培养学生辉煌的文化理想和宽广的人文视野,才能高屋建瓴,触类旁通。而围魏救赵,借石打鸟,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课例实录: 
师:(关于小说《药》的主题)据说鲁迅写《药》的时候,受到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干活的人和双手白净的人》的深刻影响。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生:(看文章) 《干活的人和双手白净的人》 (俄)屠格涅夫(19世纪) [对话] 做脏活的工人:你干吗来纠缠我们?你想要什么?你不是我们的人…….走开!白手的人: 我是你们的人,兄弟们!做脏活的工人:但愿如此!我们的人!你想得真美!你就瞧瞧我这双手吧,看他 们有多脏!又是大粪味儿,又是柏油味儿,可瞧你那双手,白白净净的,它们有什么味儿吗?白手的人:(伸出自己的手)你闻。做脏活的工人:(闻手)真奇怪!好象是一般子铁腥味儿。白手的人:正是铁腥味,整整六年了,我手上戴着手铐。做脏活的工人:这又是为什么?白手的人:这是因为,我关心你们的福利,想要解放你们这些庸碌的,愚昧的人, 我起来反对压迫你们的人,我造了反……人家就把我关在牢里。做脏活的工人:关在牢里?你何苦去造反呢?
[两年后] 同一个做脏活的工人(对另一个):彼得!……你记得吗,前年有那么一个白手的人跟我们谈过话?另一个做脏活的工人:记得呀……怎么?第一个做脏活的工人:你听着,今天要把他绞死呢,命令下来了。第二个做脏活的工人:他还造反?第一个做脏活的工人:还造反。第二个做脏活的工人:啊……我说,是这么回事儿,米特莱兄弟,我们能不能把那根绳子搞到手,就是绞死他的那根;人家说,这玩意儿能给家里,带来大大的好运呢!第一个做脏活的工人:你说得对,应该搞到手,彼得兄弟。 师:下面请同学们随便谈谈,你对这篇文章中的“做脏活的人”和“双手白净的人”怎么看?生1:双手白净的人,是一个革命者。师:请你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说,好吗?生1:因为他对“做脏活的人”说,“我是你们的人” 称他们为“兄弟们”;而且为了“做脏活人”的福利,解放这些“做脏活的人”,而造了反。师:好的,“做脏活的人”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何特点?生2:“做脏活的人”是下层民众,他们特点是“庸碌、愚昧”,对革命不理解。师:除了对革命不理解,他们还做了些什么?你如何评价他们这些行为?生3:他们还要想方设法的弄到那根绞死“双手白净人”的绳子,因为那根绳子据说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师:“做脏活的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谁来说说?生4: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愚昧、迷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麻木,以为革命者的死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师:请你站在革命者的立场上,你觉得他们泉下有知,会有什么样的感触?生5:我觉得革命者泉下有知,会感到很悲哀。师:为什么是悲哀,而不是悲壮?生5:因为革命者从事革命,本来就有死的打算,为革命而死,死得其所,他们可以无所畏惧。可是革命者为了民众的解放而死。民众不仅不理解,反而幸灾乐祸地要从中谋取一根绞绳。这就使得革命者感到悲哀,甚至死不瞑目。师:鲁迅说,悲剧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革命者为民众死了,愚昧的民众反而以为这个牺牲可以享用,这正是革命者的悲哀之所在。如果要拍一部电影,你觉得最重要的道具是什么?生:(齐声,绳子)师:说得好!这根绳子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还将给同学们补充一个例证,也是一个跟绳子有关的故事。这就是台湾经典影片《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请看大屏幕。剧情概述:
许久许久以前,中国女人的社会地位极低,嫁不嫁人由不得自己决定,吃饭不能上桌,白天由着丈夫打,晚上由着丈夫欺,万一与别的男人偷情,还必须面临被活埋的命运,于是,在未出嫁的女孩子心中,都存在一个愿望——逛花园(到天堂里去),在“花园”里,女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活得好,生孩子不痛苦,不喜欢的男人可以不要,女人的地位远远高于男人。于是,五个情同姐妹的女子。就这么约定了!这个电影讲的便是五个相约去“逛花园”的女子身上发生的事。 [播放《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的片段剪接] 重点是放五个女人相约到山上废弃的仓库里去自杀,清清的泉水,从她们脚上流过;碧绿的田野,远远的舒展开去,野花像生命一样蓬勃着清香;悠悠的云,倒影在水田里,鸟儿在自由的歌唱——然而这五个少女却要去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在去自杀的途中,她们遇见了一个同村的弱智人,原来他一直偷偷的爱着她们中的一个,他哭着阻止她们。她们中的大姐,把他带了出去,为他擦干眼泪,然后深深的吻了他,跟他说,“乖,回去喊人来。” 影片的最后,最为惊心动魄。大姐的妈妈听说女儿自杀了,很恼火,也很淡漠,开始决定不闻不问。后来,她猛然想起了她们自杀可能用的是自己家的绳子,这才把饭倒进锅里,急匆匆的向山上跑去…… 师:我知道看过之后,同学们一定很有感触,谁先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生6:我觉得最后的那个弱智人,设置得很巧妙。师:巧妙在什么地方?能和我们说说吗?生6:真正欣赏女孩子美的,不是所谓的健康人,而是一个傻子。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荒谬性。生7:绳子也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不仅是女孩们死的依靠,还是女孩们死后的参照,她们的青春和价值竟然不值一根绳子!师:能比较一下这两根“绳子”吗,你们?生8:好的,其实这两部作品非常相似。五个女孩认识到女性的悲剧,她们相约去自杀。因为就那个时代而言,“花园”只有在天上。在某种程度上,这五个女人是勇敢的先驱者,她们不自觉的用生命控诉这个社会的不平等。然而,愚昧的亲人不思考生命的陨落,却记挂着那根绳子。师:也就是说,这五个女孩泉下有知,肯定也是十分悲哀。下面,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生9:这两部作品主要都揭示了,民众的愚昧和先驱者的悲哀。师:一部伟大的作品除了有一个深刻的主题,还要有巧妙的构思,才能意到笔随、意蕴隽永。下面我们休息一下,听听刘欢一首动听的歌。 [播放刘欢的《草帽歌》]
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送给我那草帽很久以前失落了它飘向浓雾的山岙 也哎妈妈那顶草帽它在何方你可知道它就像你的心儿我再也得不到 忽然间狂风呼啸夺去我的草帽也哎高高卷走了草帽啊飘向那天外云霄 妈妈只有那草帽是我珍爱的无价之宝就像是你给我的生命失去了找不到 忽然间狂风呼啸夺去我的草帽也哎高高卷走了草帽啊飘向那天外云霄 妈妈只有那草帽是我珍爱的无价之宝就像是你给我的生命失去了找不到失去了找不到 师:同学们都沉迷在这优美的乐曲中了,其实这个插曲的故事要远远比这首乐曲更能打动人。这就是日本最经典的电影《人证》,它在整个20世纪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大屏幕投影剧情介绍] 贫女八杉恭子为了谋生与美国黑人大兵威尔夏同居,生下黑孩子焦尼。后来威尔夏带焦尼回到美国。十几年之后,儿子焦尼思念母亲,万里寻母。然而,此时的八杉恭子,已成了著名的时装设计师,而且是市议会的议员。为了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地位,八杉恭子残忍地将焦尼杀死了。当八杉恭子正在服装设计授奖大会上获得大奖时,警察到会场逮捕凶手。八杉恭子仓皇出逃,怀着难以克制的痛苦和复杂感情,她来到焦尼死去的断崖前自杀。师:在整部电影里,让人永远忘不了的是那顶草帽。焦尼为了寻找母爱,带着母亲当年留下的草帽,来到日本。在这个可怜的黑人孩子千辛万苦找到自己的母亲之后,母亲却早已不是过去的妈妈了。身居高位的母亲为了掩盖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把儿子引到了过去母子玩闹的断崖旁,乘焦尼和自己动情拥抱时,把匕首捅进了儿子的胸膛。沉浸在幸福里的焦尼,满身是血,他不知道为什么亲爱的妈妈不要他了。当焦尼听到母亲丑恶的表白时,他含着热泪原谅了亲爱的妈妈,并且把匕首深深的深深的扎进了自己的心脏。然后,那顶草帽随风——飘进了断崖。经典的《草帽歌》也随之而起,把悲剧推向高潮。师:刚才给同学们介绍了日本电影《人证》,经典的《草帽歌》也听了。现在,谁来和我们聊聊剧中的“草帽”?生10:我觉得“草帽”是《人证》中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可以说,没有“草帽”,就没有《人证》的巨大成功。师:哪个同学说的更具体一点,比如,“草帽”在作品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生11:草帽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了整部作品,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焦尼贫穷时生活的见证,而且“草帽”上还有纯真、亲情,还有很多质朴的东西,所以是焦尼的无价之宝。结尾,当焦尼把匕首补进自己的胸膛时,那顶草帽随风而逝,是不是也在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失去,一种价值的失落和不在?师:说得好!这种用某种事物作为全文的线索的方法,叫做“物线”法,而且这种“物”由于染上了浓烈的情感,还常常成为作品的动情点、意蕴点,具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草帽”作为寻常物象,正是因为承担了情感的载体,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解读这种手法,我找到了青年作家余述平的《为什么把草帽戴在我的头上》,请同学们赏读他的构思。 (教师叙述)

[1] [2] [3]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在活动中发展,在品味中积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及教学思考(必修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