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节 文言虚词(高三)» 正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节 文言虚词(高三)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685

概要:四、把握虚词词义时顾此失彼。如“西伯,伯也,拘于羑里”一句中的“也”,不能因为其在句中就误以为是在句中表停顿,起提示作用;这应看整个句中,它实际上重在与前者发生关联,“西伯,伯也”是判断句,此处的“也”为语气词,表判断。【基础演练】1.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2)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3)得全首领以没(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9)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10)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11)敛赏财以送其行A.(1)与(2)相同,(8)与(9)相同B.(3)与(4)相同,(10)与(11)不同C.(5)与(6)不同,(7)与(10)相同D.(1)与(11)不同,(6)与(7)不同2.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军解,因大破之②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公等碌碌,所谓因人事者也⑤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⑥践华

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节 文言虚词(高三),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四、把握虚词词义时顾此失彼。如“西伯,伯也,拘于羑里”一句中的“也”,不能因为其在句中就误以为是在句中表停顿,起提示作用;这应看整个句中,它实际上重在与前者发生关联,“西伯,伯也”是判断句,此处的“也”为语气词,表判断。
【基础演练】
1.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2)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3)得全首领以没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
(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7)(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9)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10)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11)敛赏财以送其行
A.(1)与(2)相同,(8)与(9)相同
B.(3)与(4)相同,(10)与(11)不同
C.(5)与(6)不同,(7)与(10)相同
D.(1)与(11)不同,(6)与(7)不同
2.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秦军解,因大破之  ②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公等碌碌,所谓因人事者也  ⑤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  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⑦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⑧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⑨因此怒,遣人追杀之  ⑩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A.②与④相同,③与⑦不同
B.⑥与⑦不同,⑨与⑩相同
C.①与⑤相同,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⑧不同,②与③不同
3.对下列各句中“所”字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父去里所,复还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安之  ③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  ④抚军不忘所自  ⑤太祖为流矢所中  ⑥皆生毛,长一寸所  ⑦夜以火指鼓所⑧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A.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B.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4.对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进行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府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以架亡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④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⑤战而不克,为诸侯笑  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⑦便于四方,不能专利,虽多,亦莫以为⑧今故告之,反怒为
A.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B.①③/②⑥/④⑦⑧/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⑧/⑤
D.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岂吾相不嫦娥侯耶?且固命也
②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B.①临视,则虫集冠上
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C.①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
D.①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

〖参考答案〗
1.A (⑴⑵⑾来;⑶相当于“而”;⑷拿;⑸在;⑹⑻因,由于;⑺率领;⑼因为;⑽与)
2.C (①⑤于是;②③根据;④⑥⑧依靠,凭借;⑦沿袭;⑨因为;⑩趁着)
3.A (①⑥表数目;②⑦表处所;③④⑤⑧助词)
4.D (替,介词/因为,介词/为了,介词/表疑问,副词/被,介词/在,介词)
5.D (A①且:词,抑或,还是;②同。B①则:词,原来,已经;同。C①犹:词,尚且;同。D①“之”与“者”连用,构成固定格式,表示定语后置;②之:结构助词,无实义;者:指示代词,……的地方)

 

上一页  [1] [2]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曹刿论战》(人教版九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