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文言文实词1(粤教版高三)» 正文

文言文实词1(粤教版高三)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564

概要:(五)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六)兼词诸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 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①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②

文言文实词1(粤教版高三),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五)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六)兼词

诸 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 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 ①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②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
盍 “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焉 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②青麻头伏焉。(《促织》)
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 ①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旃 “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 ①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
② 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左传》)
叵 “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 ① 居心叵测(成语)
② 马岱曰:“曹操心怀叵测……”(《三国演义》
耳 “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 ①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②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鸿门宴》)

【南粤高考直析】
【粤题精讲】
1、2009年广东高考题

2、(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此题几个词语均属常用词语,难度适中。】
答案: C。
参考译文: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做了县衙的功曹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与他结为好友,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去就任这些官职。
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扣留周访,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几十人都逃散了,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不久任命他做扬列将军,讨伐华轶。周访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周访逮捕丁乾并杀了他。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迎击打败了他。华轶的将领周广烧毁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军队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任命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和各路军队共同征伐杜弢。杜弢制作桔槔,攻打官军的战船,周访制作长岐枨,来抗拒他,,桔槔不能够成为祸害。周访又乘小战舰前往湘城,军队抵达富口。于是杜弢派遣杜弘出军海昏。周访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与敌人交战,斩掉首级几百个。敌军退守庐陵,又在庐陵包围了杜弘,。杜弘扔到城外许多宝物,士兵争着捡宝物,杜弘趁阵前混乱突围逃出城。周访率领军队追赶他,获得鞍马铠甲武器不可胜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领士兵迎面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逃向了临贺。元帝又一次晋升周访为龙骧将军。
周访到了襄阳以后,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勤于选拔人才接纳谏言。王敦以之为患,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智慧勇气超人,成为中兴名将。性格谦虚,从不谈论战功。有人问周访:“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我宣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们冲锋在前,周访有什么功劳!”将士因此更敬重他。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安抚收纳军民,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听说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但周访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3、(2007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实词2(粤教版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