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 正文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

[01-04 17:04: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828

概要:⑶学而不思则罔, 。⑷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⑸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⑴学而时习之()⑵人不知而不愠()⑶温故而知新()⑷学而不思则罔()⑸敏而好学() ⑹学而不厌(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⑴学而不厌 古义:今义: ⑵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⑶学而不思则罔,                           。⑷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人不知而不愠(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
  ⑸敏而好学( )  ⑹学而不厌(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⑴学而不厌          古义:     今义:        
    ⑵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     今义: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13.《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14.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15.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16.“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7.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是哪则?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
  1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21.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⑶默而识之( )
   22.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
  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2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2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__   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        ____ ____。
  25.以上四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十课  山市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选自             作者           ,字留仙,世称“          ”,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             ,作者行文以“忽见、        、        忽、        、        、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窗扉(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然数年恒不一见(        )   
   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
   往来屑屑      (        )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
   连亘六七里    (        )   
   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 
   见山上人烟市肆(        )   
   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宫殿数十所                 B、 层层指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复习(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