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宝玉挨打 (苏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作品赏析:宝玉挨打 (苏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398

概要: 作品赏析:宝玉挨打 《红楼梦》是一部最伟大的中国小说,因为它是一部饱含悲剧精神的辉煌巨著,作家曹雪芹对于人类在这苦难世界生存的意义做了不懈的探求;同时,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心理现实主义的作品。选文围绕宝玉挨打一事展开,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宝玉挨打的起因。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由于宝玉不愿与“禄蛊”贾雨村扯淡,并为投井自杀的丫头金钏儿“五内摧伤”、“垂头丧气”,因而被父亲贾政抢白了一顿;二是由于宝玉与戏子蒋玉菡(琪官)平等交往,惹恼了忠顺王爷,王爷派长府官向贾政告状,激起了贾政对宝玉这一“无法无天”行为的怒火;三是贾政庶出的儿子、宝玉的异母弟弟贾环,出于嫡庶间的矛盾和嫉恨,在贾政面前诬陷宝玉企图qiang奸丫头金钏儿,才使她赌气投井自杀的,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贾政下狠心要痛打宝玉这不肖子孙。第二部分,主要描述宝玉挨打的经过。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贾政下狠心要打死宝玉。先不准任何人向里面报信;再逼着小厮们狠打;又自己亲自狠打;最后还说,为了不致“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要勒死宝玉,“以绝将来之患”!二是王夫人苦苦哀劝。先劝后哭,数落

作品赏析:宝玉挨打 (苏教版高二选修),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宝玉挨打 
《红楼梦》是一部最伟大的中国小说,因为它是一部饱含悲剧精神的辉煌巨著,作家曹雪芹对于人类在这苦难世界生存的意义做了不懈的探求;同时,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心理现实主义的作品。
选文围绕宝玉挨打一事展开,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宝玉挨打的起因。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由于宝玉不愿与“禄蛊”贾雨村扯淡,并为投井自杀的丫头金钏儿“五内摧伤”、“垂头丧气”,因而被父亲贾政抢白了一顿;二是由于宝玉与戏子蒋玉菡(琪官)平等交往,惹恼了忠顺王爷,王爷派长府官向贾政告状,激起了贾政对宝玉这一“无法无天”行为的怒火;三是贾政庶出的儿子、宝玉的异母弟弟贾环,出于嫡庶间的矛盾和嫉恨,在贾政面前诬陷宝玉企图qiang奸丫头金钏儿,才使她赌气投井自杀的,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贾政下狠心要痛打宝玉这不肖子孙。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宝玉挨打的经过。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贾政下狠心要打死宝玉。先不准任何人向里面报信;再逼着小厮们狠打;又自己亲自狠打;最后还说,为了不致“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要勒死宝玉,“以绝将来之患”!二是王夫人苦苦哀劝。先劝后哭,数落中想念死掉的长子贾珠。三是贾府至高无上的权威贾母,大骂儿子贾政,平息了风波。
第三部分,主要写宝玉挨打后,贾府上下来探望宝玉的情影。
这一部分重点写了四个人物:一是袭人,她是宝玉的贴身丫头,她精心照料宝玉,细心探察宝玉挨打的原因;二是薛宝钗,她先送上治伤的丸药,然后安慰宝玉,在安慰中暗送爱情,并劝宝玉改悔;三是林黛玉,她见了宝玉只有哭泣,最后怕被凤姐撞见,慌忙从后门逃走;四是贾宝玉,写他伤痛中仍细心想到别人,且表示:“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把握这篇长文的思想内容,首先要仔细分析文中所涉及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
宝玉是一个具有个性反叛性格的人物。他自幼受到祖母、母亲和其他女亲戚们的溺爱,憎恶循规蹈矩地学习,而喜欢和堂、表姐妹及女仆们厮混。在本文中,他讨厌贾雨村这类拼命钻营、贪赃枉法的“禄蛊”;他同情丫头金钏儿的悲惨命运,因金钏儿的投井自杀而“五内摧伤”;他与地位低下的戏子蒋玉菡平等交往,互赠信物。这些都说明他不愿走勾心斗角、昏暗污浊的仕途经济道路,蔑视封建礼教,渴望自由、平等,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
选文中,宝玉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对自己选定的生活道路仍无悔改之意。当父亲要打他时,他急于寻求保护伞,告知老太太,不过是权宜之计。逃过这顿打,他仍将我行我素。打他的过程中,他知道求饶没有用,故“只是呜呜地哭”。而他从痛楚中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不过为那些事,问他作什么!”他并没有在毒打之下屈服,他对前来看他的黛玉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表明他对已经选定的生活道路绝无改悔的坚定决心。另外,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宝玉对黛玉的一次真正的心迹袒露,话中的“这些人”说的是蒋玉菡之流,指的却是包括与林黛玉的儿女私情在内的叛逆情感,这话林黛玉也听懂了,认可了。在这之前,林黛玉始终是那么别扭,又要探贾宝玉的口径,又不让他把话说明,贾宝玉一旦把真情表露出来,黛玉就觉得受了冒犯,大生其气;但从此之后,黛玉便平静下来,再也没有闹过别扭。这一点,体现了作家曹雪芹对中国伦理文化、中国历史社会深刻的经验和解释。
在整部小说中,宝玉得到他身边的所有姑娘们的信任和友情,这并不是因为她们都将他看作情人,而是因为在男人中间惟有宝玉同情她们的境遇,理解她们的心事,尽管他举止娇憨,胸无大志,并且动不动就不高兴,耍性子,她们都知道他决不是粗鄙冷酷之人。宝玉对所有的姑娘都公平无私,一样关心,宝玉深知贾府宅院中男人们的所作所为,所以他有这样一句有名的评论:男人们是泥做的骨肉,女儿们是水做的骨肉。男人充满粗野的欲望,情感污浊;而女人(至少是在迷人的青春时光)却楚楚动人,坦诚正直,虽然这一切都不一定靠得住。可是,年长的妇女和绝大多数已婚的女人,在他看来却又自私狡诈,与一般耽于肉欲的男人一样粗俗不堪。所以,当面对一位姑娘时,宝玉心中就充满了赞美和怜惜之情——赞美她们的天生丽质和敏慧聪颖,同时对这一切过早的消失又感到深深的怜惜。宝玉最终以“愚”和“痴”而出名,因为他与人在一起厮混或参与某事时往往心不在焉,神思恍惚,为此姑娘们甚至取笑他,其实这正是宝玉独具的一种自我超越能力,许多姑娘也都有英雄气质,且心地高尚,但她们都缺乏宝玉这一最重要的天赋——自我超越的能力。
二薛宝钗
宝玉挨打后,薛宝钗与林黛玉前来探视,这使二人的性格构成了对比。宝钗是一个有德行的温顺的姑娘,在一个崇尚儒学的社会里,她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一个理想的妇女的角色。她相信文人的职责在于通过仕途经济之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和宝玉一样嘲笑八股文章和仕途经济的黛玉,的确少一些庸俗而为人喜爱。但黛玉对庸俗的嫌恶使她的自我中心主义更为严重,而宝钗接受儒学的道德则抑制了她自己诗人的情感。
在选文中,她比黛玉先来一步,“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接着,她命袭人“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可见其细致周到。问候了宝玉一句“这会子可好些”之后,她便切入正题:“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又回到她先前劝宝玉读书入仕的老路上。可能也意识到此时讲这种话不合时宜,会增加宝玉的烦恼,便就此打住。话题转入对宝玉的心疼上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出于少女的娇羞,“心疼”二字未能说出口,“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这些让宝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宝钗问起宝玉挨打的原委时,袭人转述了焙茗的话,说是因薛蟠“不知在外头挑唆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蛆”。宝玉连忙岔开话,怕宝钗多心。但宝钗并不领情,心中想“你既然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接着说:“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挑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这番心理描写和话语使宝钗性格中绵里藏针、心存主见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宝钗、黛玉二人才气相当,她们都幼年丧父,在亲戚家中或多或少都是寄人篱下。尽管宝钗尚能在她母亲那里寻求温暖和安慰,但她是生活在一个很不和谐的家庭中,支配这个家的是她那个愚笨无能又任性无度、毫无责任感的哥哥。由于她的早熟和家庭中的复杂生活,她早早具备了耐心和谦卑,使她自己成为一个公认的道德的模范。她是一个勤于女红的诗人和知识广博的学者,一个在家中忍受着敌意而在外面遭到嫉妒的调解人和对人忠心的朋友。最后,她还是一个完美的妻子,屈从于老太君的意志去服侍一个要死不活的白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宝钗与黛玉的竞争在四十五回时就结束了。其时宝钗持念着黛玉正在恶化的身体,向她表示了真诚的友情,黛玉感激地接受了这种友情。从这时起,她俩成了要好的朋友:二人同是长辈手中的无依无靠的典当品,都没有丝毫力量去把握自己未来的婚姻。即便长辈们选择宝钗作为宝玉的新娘,她们也丝毫没有考虑到宝钗的幸福。尽管宝玉一度曾是个令人称心如意的郎君,但是在婚事刚提起之时他却是一个一时难以恢复健康的重病之人。甚至比起黛玉来,宝钗更是那个残酷的掉包计的牺牲品。因为,仓促安排的婚礼在长辈们看来只不过是为恢复宝玉健康而配制的一剂药方而已。薛姨妈不好拒绝这门亲事,但她心中也为女儿感到深深的惋惜。宝钗自己,母亲的话对她就是法律。“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虽然说贾母、王夫人和凤姐等人的阴谋太恶毒,黛玉最终也只能怨自己损害了健康并首先自己疏远了和贾母等人的感情;而对宝钗所受的折磨和痛苦来说,惟一要负责任的则是长辈们极端的自私和残忍。
一旦嫁给宝玉,宝钗就要全力以赴去改变她无法忍受的处境:使丈夫恢复健康,帮助他恢复正常人的感情。可是当宝玉恢复知觉之后,却莫名其妙地冷淡她。她情愿放弃安乐、财富和地位,情愿弃绝夫妇之爱。她所要求宝玉的,是体贴和慈爱。她最终深感震惊的是,这个人一直有着最可爱的品质——同情,对苦难的过分的敏感,而现在对此却无动于衷了。重新得到他的精神本质之后,宝玉已经变成了石头。宝玉认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堕落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上有着说不尽的苦难,在这个世界里,一个充满同情和爱的人总被怀疑或被宣判为白痴。宝玉已经不再认同爱和同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事实,执著于爱和同情实际上是坚持自欺欺人,只有将人类生活置于关于渴望和痛苦的宇宙论的体系中,明白自我拯救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交割了却尘世的缘分,表现出一种遁世的冷漠。

[1] [2] [3]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山水田园诗赏析——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人教版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