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 正文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

[01-04 18:40:22]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717

概要: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南郑时,部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部队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东望,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心气极高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建大功。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后人们都安居乐业了,就再也用不上他们了。不如立即决策,率兵东进,与诸侯争权夺天下。 
1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13.吾闻帝贤者有之,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空言虚语,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 
14.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而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坚持。 
15.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 
16.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1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大人常以为我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更多呢? 
18.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 
19.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将来死后我的魂魄仍然以思念故乡为乐。 
20.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献礼。 
21.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22.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 

《李将军列传》 
1.是必射雕者也。 
这一定是匈奴中射雕的人。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5.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1] [2] [3]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如何翻译 高考复习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相关文章
  1.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
  2.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
  3.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实词整理(苏教版高二选修)
  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
  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
  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
  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