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高一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诗歌鉴赏)» 正文

高一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诗歌鉴赏)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558

概要: 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3)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的精妙之处。(3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试析这首诗是如何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的。(4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诗歌鉴赏),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的精妙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试析这首诗是如何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的。(4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诗歌鉴赏)答案
一、文学常识
C   D   A   C   C   B    C
二、诗歌鉴赏
1.(1)D[思路]理解语句,要牢固地树立上下文观念,即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语句。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诗歌的鉴赏。此题侧重语句的理解,D项不正确。“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是诗人的看法,并不是稻束的“低首沉思”,因为后一句“你们,站在那儿”,是诗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评说的。这句的前句“历史……”之后用一逗号,就说明前句与后句是一体的,看问题的人就是作者本人。
(2)D[思路]鉴赏诗歌要读懂诗的思想内容,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解析:此题侧重对全诗的鉴赏,涉及到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等。A项突出了联想,B项突出了对比,C项突出了“圆满”与“疲倦”的关系。D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
2.D①题型分析。《我爱这土地》是非功过平息 新诗,这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诗写于1938年,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当时的中国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
 ②疑难详解。A项是完全符合诗人所处的情境。诗人1932年从巴黎回国参加抗日爱国运动,即被逮捕判刑6年,B和C项分析,从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出发来分析诗句的内涵,是十分合乎诗的主旨的。D项错,“鸟”,当然是比喻诗人。
3.(8分)
(1)①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3分,每点1分)
(2)①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分)②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于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3分。诗句解说正确,得2分,分析准确,得1分,意思对即可。)(或:如果把“更渡”理解成作者的回乡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乡途中竟觉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像故乡一样让人留恋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得分。)
4.(1)大阳沉落大地,山昏城暗人们都各自回家,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3分)(—层意思1分)
(2)①抒发了诗人孤舟夜泊,独宿江上,不能入眠,而勾起的羁旅思乡的愁绪。(2分)
(关键词为:乡思客愁、思乡之情和愁绪等。仅答“思乡”一类词语,而无前面的解说给1分)②前六句侧重于写景,渲染旷野苍凉凄清夜景的特定氛围,衬托出诗人特有的心境,寓情于景;末两句情中有景,用钟声烘托了自己的羁旅愁思。)(3分)
5.(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
    (2)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二是一帮青年朋友前来    相送,让诗人感觉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3)“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
(4)这首诗先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舞筵上,与舞女一起翩翩起舞;再写秋日之柳,清秋伴斜阳,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何等凄凉、萧条。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败,表现了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上一页  [1] [2] [3]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商山早行》诗歌鉴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