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一杯误人子弟的劣质奶粉——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正文

一杯误人子弟的劣质奶粉——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41

概要:湖南省保靖县第三中学 唐世明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语文出版社编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已经教完,我觉得很有必要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本册教材现代文一共二十篇,其中有十七篇是新选入的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新课文存在很多问题,思想性、艺术性欠佳的比比皆是,文质兼美者寥寥无几。先从《小巷深处》说起。这篇作品是编者从《黄金时代》杂志中选来的,放在散文单元,其实应是一篇小说。该小说写的是一位独身的盲女人收养了一个弃婴,将这个弃婴养大成人,并含辛茹苦地供她读书,一直读到高三,而这个养女却由于虚荣心作怪,忘恩负义,逐渐远离了养母。最后在一个老婆婆的教导下,养女良心发现,回到了养母的身边。这是一个本来应该很感人的故事,但我给学生教过以后却很难感动起来,倒觉得文中存在严重的缺陷。L?O (一)这篇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缺乏真实性。扶弱助残是各级民政部门的职责,也是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我”的养母是个独身女盲人,按理说应该得到政府的关心照顾,得到周围人们的帮助支持。但是,小说没有一句话提到政府的关心,除了一个老婆婆给我捎钱,小说也没有任何内容描写周围群众的帮助。不仅如此,作者

一杯误人子弟的劣质奶粉——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湖南省保靖县第三中学 唐世明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语文出版社编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已经教完,我觉得很有必要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
本册教材现代文一共二十篇,其中有十七篇是新选入的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新课文存在很多问题,思想性、艺术性欠佳的比比皆是,文质兼美者寥寥无几。
先从《小巷深处》说起。这篇作品是编者从《黄金时代》杂志中选来的,放在散文单元,其实应是一篇小说。该小说写的是一位独身的盲女人收养了一个弃婴,将这个弃婴养大成人,并含辛茹苦地供她读书,一直读到高三,而这个养女却由于虚荣心作怪,忘恩负义,逐渐远离了养母。最后在一个老婆婆的教导下,养女良心发现,回到了养母的身边。这是一个本来应该很感人的故事,但我给学生教过以后却很难感动起来,倒觉得文中存在严重的缺陷。L?O
(一)这篇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缺乏真实性。
扶弱助残是各级民政部门的职责,也是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我”的养母是个独身女盲人,按理说应该得到政府的关心照顾,得到周围人们的帮助支持。但是,小说没有一句话提到政府的关心,除了一个老婆婆给我捎钱,小说也没有任何内容描写周围群众的帮助。不仅如此,作者还花了很多笔墨描写周围的人心险恶和冷漠:“我”刚满月就被母亲抛弃,双目失明的养母将“我”拣来,居然有人挑拨道:“收养姑娘嘛,也应该挑个漂亮的”,进而丧尽天良地指责这个弃婴“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说养母收养了“我”是吃了亏;“我”的学习成绩好,又有人挖苦揶揄,说是吃养母卖的冰棍的结果;为了给“我”送伙食费,养母每个月都要不辞辛劳,亲自出发,“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到城里下车后又摸到一个老婆婆的住处,把东西交给老婆婆,“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回家。养母这么劳苦奔波,原因只能是两个:要么是人们都不愿为盲人捎带钱粮,要么是养母不愿意信任何人。旁人对养母不好,她对旁人也非常厉害,她虽然是个盲人,但“当初是极泼辣的”,可以呆在别人家里,足足骂上半天。“养母”以卖冰棍为生,“生意总比别人的好”,一天能“收入十多块”,这本来是因为人们心地善良,都来照顾她的生意,才让她们母女二人得以衣食无忧,可是养母不这么看,她认为自己的冰棍生意好,原因是她敢于坚持坐在太阳低下挨晒,而对人们的同情支持只字不提。读了这些,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和养母所处的环境恶劣,政府无所作为,洪洞县里无好人,村里其余的人似乎都是冷血动物。
小说的环境描写,凝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必须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沈从文的《边城》不但描写了翠翠与爷爷之间的深厚感情,而且还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民风,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在小说里相得益彰,令人神往。《小巷深处》为了突出养母的爱女之情,竟以丑化老乡邻居作代价,使得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极不协调,互相矛盾。很明显,这篇小说中的环境是虚假的,算不了典型环境。因此,很难说这是一篇成功之作。以这种笔法进行社会环境描写,只能表现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对人们憎恨的消极情绪。中国的老百姓的善良朴实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人们的良心并没有坏到这种程度。实际上,一个盲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料理,她怎么能养活一个刚刚满月的婴儿!若无众乡邻的帮助,社会力量的支援,政府的照顾,双目失明的养母和“我”都不可能生活下去。“我”能活下来并能长大成人,不仅要感谢养母,也应该对众乡邻有深深的感恩图报之心,至少应该怀着善意,这样描写丑化老乡们,实在令人寒心。
(二)小说着意塑造的养母这个人物形象,既不生动,又不真实,破绽百出,经不起认真推敲,完全是胡编乱造。养母的形象缺乏审美性,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作者是这样描写她的外貌的:养母是个卖冰棍的,可她并不讲究卫生,“ 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一副邋遢肮脏的形象。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盲人的女儿更应该早自立自理,可是,“养母”缺乏远见,只知道溺爱女儿。“有很多次,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帮她,可她总是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 由于养母教育方法不当,“我却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肢体健全,却全靠双目失明的养母养活,长大了也不能帮她做一点事情,一直是她身上沉重的包袱,最后还差点成了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这跟母亲的教导无方有直接的关系。养母性格“极其泼辣”,“我”被养母拣回去后,“她抱着我处处炫耀:‘我的丫头多可爱呀,多漂亮,……’有人听不过意,反驳了她,“我母亲听着便翻了脸,待在那人家,足足骂了半天。”“我”平时的一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养母竟然将它视为珍宝,“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着,逢人便拿出来给人看,说:“我家莉儿可了不得,老师赞她有出息。”有人看不惯,揶揄她说:“可不是,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养出来的呢!”养母居然不懂这话中有刺,听了反倒高兴起来,“甚至卖冰棍时,我都成了她的广告宣传:‘吃我的冰棒吧,吃了就聪明,跟我阿莉一样。’如此小题大做,如此自我炫耀,结果“弄得我很难堪”,以后即使得了表扬,我再也不敢说给母亲听了。作者写这篇小说意在歌颂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却在这里大肆渲染养母不明智和浅薄的一面,南辕北辙,不知用意何在。#6<>
小说对养母的细节描写也不真实。例如:养母不修边幅,双目失明,指甲又黑又长,身上的衣服长期不换,以至于看不出本来的色彩来,又长时间坐在夏天的烈日底下,身上一定满是汗臭,如此邋遢肮脏,而作者写她的“生意总比别人的好”,收入可观,这是不合常理的。作者接着写道:“ 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缝制出二十多条棉被,租给赶集的或帮工的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以上描写更是天方夜谈,一个连自己的衣服都无法清洗的盲人,她怎能手拿被子“拆拆洗洗”,又怎能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二十多条棉被”要在“一个冬天”里用手工缝制出来,恐怕正常人也难以做到,何况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无论中国任何地方,一般农民赶集都能当天回家,帮工的由主人安排住处,打工的都是自带被窝,他们不大可能去租被子睡觉。冬天大都是天寒地冻的,裹一条被子露宿街头肯定不行,也没有先租一条被子再去住客店的道理,作者这样描写,纯属虚构。V(Ca
描写不真实的地方还有:“第二天,巷里的人们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我想,除了这“巷里的人们”之外,恐怕全世界的人都不曾见过盲人自己动手拆屋。“我”的养母在一天之内不仅拆掉了屋,而且还搬完了家,真是不可思议。

(三)小说的语言艺术也十分拙劣。!
小说里的语言生硬,既不生动也不形象,还有用词不文明没礼貌的现象。这位盲人对主人公“我”恩重如山,“我”对自己的养母,应该感谢尊重才是,“我”却在小说开头很自然地称她为“英姨”,“瞎眼姨娘”,“盲母亲”,后来又叫她为“盲姨娘”,“瞎子”,“瞎眼母亲”。从这些刺眼刺耳的字眼上看,“我”对养母缺乏感情,不说关爱,就连起码的尊重也没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五六岁时刚发蒙就知道为母亲避讳,她的母亲名叫“贾敏”,所以她写到“敏”字时都要缺少一笔。“我”都读到高三了,却连一点做人的道理都不知道,称盲人为“瞎子”或者“瞎眼”,这是极不文明极不礼貌的举动,况且“我”叫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这是何等愚蠢无知、忘恩负义!
(四)弃婴行为往往会给婴儿带来巨大的不幸和创伤,是一种极不道德、后果严重的犯罪行为。抛弃婴儿的人,不仅丧失了父性和母性,而且丧失了人性,我们对这种丑恶现象应该给予严厉的谴责。“我”刚满月就被父母抛弃,而且抛弃在人迹罕至的“村头坡顶上”,可见父母是多么残酷无情。但课文里没有一个字眼对“我”的亲生父母弃婴行为表示谴责。作品对养母无私的母爱所进行的大量描写,只会淡化人们对弃婴行为的的憎恨,让人产生错觉:父母的狠心抛弃做得不错,并没有给“我”带来灾难,反倒给“我”带来了幸福。以这篇作品作教材,无疑会对学生们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小说还将学校教育的危机夸张到了极至:“我”在校读书的时间越长,成绩越好,越不会做人。最后让我学会做人的,不是“我”在校接受的十多年正规教育,而是一个老婆婆给“我”的一分钟教训!岂不荒谬!
总之,《小巷深处》所体现出的情感价值观存在严重的问题,不论它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段,都十分低劣,将它选进中学语文新教材,必将误人子弟 。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关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问题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