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论文欲得金针巧度人——沐浴经典,涵养性灵(教学论文)» 正文

欲得金针巧度人——沐浴经典,涵养性灵(教学论文)

[10-16 16:47:43]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论文   阅读:8959

概要: 有人对今天的年轻人这样描述,“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穿着奇装异服,看着美国大片,听着爵士摇滚,读着网络小说,学着西方礼仪,说着各国洋文,……”。外表光鲜青春时尚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苍白的思想和一颗浮躁的心。这是一个“物质主义”盛行、“快餐文化”畅销的时代,传统精神之于大众已渐行渐远。许多人迷失了自己清明自省的心,他们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以及生命含义的丰富,对人生抱持一种被动而功利的谋生态度。大众人格已从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逐渐萎缩至平庸乃至变得猥琐,不少人可悲地成为了自己工具的工具。 是到了该给失血的心灵开一剂良方的时候了,人们躁动的性灵如何抚慰,贫瘠的心土何以滋养,那度人的“金针”远在何方? 回顾中国近现代有识之士走过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志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他国的物质技术文化以“自强求富”, 最终越走越窄进入了死胡同;维新派则期冀通过学习他国之制度文化以求力挽狂澜,最终也只是好梦一场早早夭亡;于是有了鲁迅等人引领并大力推动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毕其一生致力于文化心理的批判,力图改变国

欲得金针巧度人——沐浴经典,涵养性灵(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有人对今天的年轻人这样描述,“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穿着奇装异服,看着美国大片,听着爵士摇滚,读着网络小说,学着西方礼仪,说着各国洋文,……”。外表光鲜青春时尚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苍白的思想和一颗浮躁的心。这是一个“物质主义”盛行、“快餐文化”畅销的时代,传统精神之于大众已渐行渐远。许多人迷失了自己清明自省的心,他们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以及生命含义的丰富,对人生抱持一种被动而功利的谋生态度。大众人格已从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逐渐萎缩至平庸乃至变得猥琐,不少人可悲地成为了自己工具的工具。
    是到了该给失血的心灵开一剂良方的时候了,人们躁动的性灵如何抚慰,贫瘠的心土何以滋养,那度人的“金针”远在何方?
    回顾中国近现代有识之士走过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志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他国的物质技术文化以“自强求富”, 最终越走越窄进入了死胡同;维新派则期冀通过学习他国之制度文化以求力挽狂澜,最终也只是好梦一场早早夭亡;于是有了鲁迅等人引领并大力推动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毕其一生致力于文化心理的批判,力图改变国民劣根性,以期重铸国人之灵魂,此次运动声势浩大,成就斐然,影响深远。然而“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思想意识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时至21世纪仍任重而道远。诚如冯骥才所说:“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因此,我们惟有着力于文化心理这个“要穴”,才可能治其根本。
那治病度人的“金针”就藏在代代传承的不朽经典之中。
    逆千年的时光之河而上,经典曾与世人不离左右,从士大夫们“言必引《诗经》”,到文人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倾慕,直至莘莘士子对“四书”“五经”圣人之言的万般推崇,提及经典,人们无不对之肃然起敬,心向往之。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至今日这个快节奏时代,社会的极大进步为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阅读主体的价值观也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现代人心性的浮躁和人文素养的普遍匮乏成了不争的事实。于是“流行”店外已门庭若市,“经典”门前却门可罗雀:经典的并不流行,流行的并不经典。“经典”的沧桑朴素与“流行”的时尚光鲜构成了一组极为鲜明而尴尬的对比。埋怨指责毫无意义,积极地寻求对策才是明智的选择。如何让大众走近经典,重新沐浴圣贤的光辉?百年大计,必赖教育之本,本中之重,当在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中弘扬传统人文精神的重任,则沉甸甸地落在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身上。
    那么,“金针”该如何巧度人?笔者不揣浅陋,拟从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经典若水,金针度人的首要条件便是选好并且倒好一瓢水。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这句话用在读书上,可以理解为书籍之多,浩若烟海,“汗牛充栋”不足以形容其多。如若不会选择,纵然皓首穷经,亦是“读死书”“死读书”,最后“读书死”,一事无成。诚如佛经有云:“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但在中高考的高压之下,在英语红遍中国、理科作业多得无以复加的情况下,语文学科往往成了最重要最基础但又最弱势最边缘化的学科之一。我们要想守住学科的尊严,哀求或抱怨并无意义,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守住阵地,我们的主阵地不在课余,而在课堂。就此而言,“三千弱水”只是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语文教学首先不该去追求“博大”的三千弱水,而应该是对取哪一瓢水的深入考究,是对学生最急需的那一瓢水的反复品咂,是对如何倒出这一瓢水的苦心打磨!就初高中语文教材而言,剥开经典篇目华丽或质朴的外衣,其中蕴含着的是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那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一颗求真、向善、寻美、守爱之心。那求真之心就是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坦荡胸襟,就是孟子“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就是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磊落情怀,就是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对生命意义的叩问,就是王子猷雪夜访友的“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的洒脱风度,就是五柳先生“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不吝去留,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吟》,就是顾城那双在黑夜里寻找光明的黑眼睛,就是北岛面对卑鄙者响亮的《回答》——我不相信;那向善之心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不争之争,就是儒家“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之道,就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那求美之心就是王维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岑参的相逢斗酒、千树梨花,是东坡的豪放,三变的婉约,是孟浩然的清新可人,是司空曙的冲淡悠远,是颜筋柳骨欧险赵秀,是关张刘的义薄云天,百零八将的豪气干云,是唐僧师徒的苦心孤诣,是金钗雪里埋玉带林中挂的凄艳;那守爱之心就是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殷殷叮咛,就是让朱自清暗自垂泪的父亲的背影,就是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三迭阳关吟唱,就是高山流水的应和和伯牙摔坏的那张古琴,就是“碧云天,黄花地”的离人眼中的血泪和“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缠绵悱恻…… 只要愿意去开掘,去品咂,我们会在教材的经典里开采出丰厚的人文宝藏。然而人各有异,不是每一篇经典都能够讲得透辟而精彩,也不是每一篇都有必要讲得面面俱到、巨细无遗,因此对经典之水应反复思考,谨慎选取。
    选水不易,品水亦难,更难的当是倒水之功。回顾应试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之所以一度被口诛笔伐,乃至于身背“误尽苍生是语文”的骂名,就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不是在教学生披沙拣金地“求真”,而是在无形中培养唯书唯上不唯实的书呆子;不是在培养学生的一颗“向善”之心,而是致力于训练一些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不是培养学生“寻美”“守爱”之志,而是一味说教,形同礼佛念经。长期以来,语文被主要当工具学科来解读,丰饶的血肉被生生剥离,鲜活的人物被教条似地定格,经典的文段被作生理解剖式的肢解,于是语文顿时味同嚼蜡,经典自然面目可憎,让学生望之而反胃,最后自然是对经典敬而远之、厌而恶之了。由此看来,教师在选定了自己的一瓢水之后,更要努力提升自己倾倒这一瓢水的技艺。尽力把这瓢水倒得疾徐有致,引人遐思,让学生乐听爱听,欲罢不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施教之功,首在激趣,惟其“乐之”,方能“好之”,诚能“好之”,自然乐于“知之”。因此,教师循循善诱的讲解与精到及时的点拨是让学生爱上经典的不二法门。然而,经典由于时代久远,与现实生活往往有了很深的隔膜,这也是今天的人们远离经典的原因。但道不远人,道无处不在,古今一理,在我们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之后,必须思考如何在经典中注入现实的源头活水,用鲜活的事例诠释那些朴素的真理。在这一点上,“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应当仔细研究教学当中的话语转换系统,应当深入研究接受对象的特殊心理需求,让年轻的心灵沐浴经典之水的同时与大师对话,生命得以滋养,境界得以提升。
    金针度人还需储备一缸水。
    只有拥有一缸水,才能自在地舀出“一瓢水”来!为此,教师首先要有储备的意识,多读经典,文史哲艺并举,既博且专。当然教师在增加自我储备时应尽量有物化成果,或有摘录本,或制作知识卡片,或打理自己的主页、博客,既便于温故知新,又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是学生身边无言的偶像,耳濡目染之际,好习惯自然容易蔚然成风。我们可以想象,一位上课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并融会贯通的教师,一位渊博风雅而不乏情趣的教师,对学生该是怎样的一种吸引和濡养。在增加自我储备的同时,必须切实指导学生主动走近经典,厚重自己的人文底蕴,这需要教师刻苦经营,悉心指导。中学阶段,尽管新课标指定了阅读书目,但内容多为文学名著,未必切近学生实际,笔者在近几年的探索中积累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首先是征得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构建班级书橱。班级书橱中的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上个年级留传下来的部分书籍,二是用班费集中购买的一部分必读书籍,三是学生定期或不定期“漂”的一本文史哲类书籍。其中,学生所“漂”的书定期更换,亦可以自愿捐赠,所漂书籍需将书目报教师审核通过;该书橱设书橱主管专职管理,负责列出书目及相关信息,对学生的借阅情况进行登记和检查督促。长期坚持,三年下来,班级书橱里应该不少于300本经典书籍,学生若能仔细读完其中的十分之一,也当获益匪浅。班级书橱里的书籍主要由励志类名人传记、古典诗词文、中外著名小说、现当代散文名家名作、哲学类书籍构成,力求篇幅短小、精粹,进而便于阅读和快速流转,至于那些大部头的作品,则强烈推荐学生在寒暑假阅读。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种行为,不管他的出发点有多好,失去了监察督促,其最终效果都将大打折扣。为此,在阅读指导上,首先强调必须形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就要做笔记”的读书习惯,入学之初就要求学生准备统一规格的速写本,每天完成不少于200字的文字作业——做摘录或写感悟,而且摘录或感悟每天必须落上时间、文字出处等信息,专设一个语文科代表负责收发,教师则着重检查督促其完成态度,定期进行展览和交流,对优秀者进行表扬,对敷衍者进行批评教育。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大检查的力度,让认真阅读经典的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学校或年级可以每期或每月指定阅读相应的课外经典名著,并通过考试手段加以引导和督促。上行下效,评价标准的指挥棒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应。除此之外,多组织诸如口头作文、办手抄报、辩论赛、阅读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必要的肯定,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走近经典,走进经典,爱上经典。 事实证明,连续几届让学生这样做,许多学生都能坚持三年不间断,即便是在压力重重的高三,依然不忘阅读,不忘做摘录,写感悟,那已经成了一种心灵的内在需求,更令人欣慰的是,有些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后,还念念不忘摘录本和“一得录”(感悟本),还对文学阅读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样的学生,平时语文水平会明显高出他人,抓住他们成绩与态度的正向比例关系引导激发学生,学生兴趣会明显高涨。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
上一篇:用理性培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