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正文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10-16 16:47:43]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472

概要: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能力点睛】“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结果。【达标要求】“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①追因问果,追本溯源。要善于“以问引论”,将思路不断拓深。追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作者在论述中,要善于提出“为什么”,以此引入深层次分析。因果论证是就论证而言,它表现在外部方法上;“以问引论”是就思路而言,它表现在内部逻辑关系上。例:幸福不是金钱买来的。马克思是幸福者,但他的—生大多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苏州青年杜芸芸得到养母的十万元遗产,她把钱全部捐献给国家,却将幸福留在自己身边。所以,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

【能力点睛】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结果。

【达标要求】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①追因问果,追本溯源。要善于“以问引论”,将思路不断拓深。追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作者在论述中,要善于提出“为什么”,以此引入深层次分析。因果论证是就论证而言,它表现在外部方法上;“以问引论”是就思路而言,它表现在内部逻辑关系上。

例:幸福不是金钱买来的。马克思是幸福者,但他的—生大多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苏州青年杜芸芸得到养母的十万元遗产,她把钱全部捐献给国家,却将幸福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幸福不装在钱袋里,幸福属于那些创造新生活,为人民为祖国奋发努力的人。

例后推因的基本公式是“所以”“因此”“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等等。

②运用反推,假设论证。反面假设是假定在不利条件下会产生负面结果,从而论述正面条件和结果的必要和正确。

例一:科学事业上的伟大成就,无不是经过艰苦努力,目标专一而取得的。居里夫人在研究镭的过程中,要在上百吨的废铀沥青矿石中提炼一点点镭。这是—项极其艰苦的劳动。中途,居里曾动摇过,然而,居里夫人却坚定地鼓励他干下去,终于取得了成功。试想,如果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目标专一的毅力,镭的发现不知要推迟到什么时候。

例二:人要有自知之明。三国时蜀汉的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战策,天下无敌,不听别人劝告,死搬书本知识,将军队驻扎在山上。结果被敌军切断水源,蜀军大败,街亭失守,马谡本人也因此而犯罪被杀。假如他能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听听别人的正确意见,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呢?

例一属正例反设,例二属反例正设。例后假设的基本公式是“假设”“如果”之类。

要“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必须抓准主要原因,包括区分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的不同。比如学生语文科目的语言表达题被扣分了,就他而言这只有一个可能。而总结某次考试的教训时,内容就会很丰富,这是因为造成考试失误的原因有很多。有考试心态问题,还有知识积累问题,有平时训练问题,还有临场发挥问题,甚至还有生理问题,等等。而以上这些原因又不是简单地并列在一起的,是有他们自己的特定的规律的。我们就谈“平时训练不好”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吧,首先是目标不明确,因为目标不明确导致训练没有规律,因为训练没有规律导致训练效率低下,因为效率低下所以训练落实率更低,环环相扣,最终在考试成绩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考场评分细则将“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分成三个层次,即达到要求(基本符合该评分点要求)、比较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且有优异表现)。“达到要求”可给3-6分,“比较突出”可给6-12分,“突出”可给12-20分。

【经典回放】

经典试题(一)

(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文题诠释

从题目看,这是一个完整句子的题目,主语、谓语、宾语齐全,很清楚地叙述了一件事,即“我”(考生)因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文章写作重点就在“想”字上面,为什么“想”?怎样“想”?这就是文章构思的重点。构思时,要想清楚这几个关键问题:“你”是谁,写一个 “你”,还是写几个 “你”?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即握手的背后是什么?既然想要握手,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对生活有什么认识要交流?

经典佳作

我想握住你的手

上海考生

我最怀念的,是我掌中你手心的温度。不过一只手的回忆,小小的,没有重量。却握得住我全部的世界。

——题记

当我们坐处携手,行处联肩的时候,我能感觉到那是一种多么真实的幸福。当我徘徊在留与不留的路口,我知道爱与不爱都需要勇气,而我们携手同行,更需要一份勇气。

我从不敢期盼太多的真情寄予我身,我只想守候着一份孤寂的心灵,也不敢欣赏身边那一些细小细小的美丽景色,所以,也总是匆匆忙忙的放开自己的脚步。是的,我是在逃避,逃避现实。然而,就算我闭上眼睛不去看,尽了力去抵挡,也难以减少幻想,磨灭爱的牵挂,你总是让我放不下,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种相思,万种愁苦随烟雾淼淼上升。盼望能和你每天相厮相守,只是太多的现实问题,我们不得不面临,于是,只好让那俩颗相思的心随风一起飘散。

很多人总说看我的文章后心里很难过,其实伤感文字并不足以代表一颗包含寂苦的心,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伤感的情怀深处。岁月无声的流逝,有着同龄人一样的还算可爱的小脸蛋,可是,心灵的深处,却老了许多,重叠在心里的,不再是往事,而是另一种更沉重的牵挂和相思,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助。曾以为自己是一粒尘埃随风飘,曾怨叹生命之中一些不平事,然而,却不得不去经受一些所谓的大风大浪,饱含创伤却期望那份永恒爱情的心。

风起的时候,静静的细数落叶一片片,深藏在心中的梦,也只能在梦中实现,爱上你,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或许,文字也变得苍白无力,只能用一颗心去感觉。借一把生命中灵魂的力量,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去想着你,让自己在想念你时,不再是因为寂寞,而是心灵那种最深的人间之感悟,也许,恋爱中人,都觉得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美好。曾感触那枯滕依然缠绊着一棵苍天大树那一幕,曾感触草儿依然守候在一株花儿的脚下,那些动人的一面,不知道那些匆忙行走的人们会感觉到否?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啊,虽然,话是这样说,可是,我依然想每一天都能见上你一面,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携手同行,看潮起潮落,吟晓月寒风,一起感受着你我的每一个喜怒哀乐。

爱情最害怕犹豫,再回头只能是怀念,寂寞每每因你而强烈,相思熬不过漫长午夜。不是寂寞的时候才会想起你,而是因为想着你而感到寂寞。不怕承受太多的痛苦和伤害,只怕失去这份深情纠缠的思念。

很多时候,我都这样无助的怨恨着人生的无情,我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们都必须去面临,也必须去面对,我不能只是感叹命运,怨恨命运。因为,我知道,还有一个你会同我风雨兼程,一起行走在人生之旅程中,一起共风雨,对不?爱你,只想握住你的手,静静地走……

达标秘诀

文章开篇用题记,不但含蓄而巧妙地点题,给文章的切入定位,而且巧妙地交代了抒情叙事的缘起——我已经握过你的手,记忆中,有“一只手的回忆”。虽然“小小的,没有重量”,但“掌中”有“你手心的温度”,它“握得住我全部的世界”,因此,我想握住你的手!这样的题记,这样的开头,真可谓是别具匠心,用心良苦啊!然后,作者浓墨重彩,大肆渲染,交代“我想握住你的手”的原因。让相思的雨细细地下,让爱情的歌轻轻地唱。无论是甜蜜回忆我们曾经“坐处携手,行处联肩”的那种“真实幸福”的时光,深情讲述自己“徘徊在留与不留的路口”的那份“牵挂和相思”“无奈与无助”,还是精辟言说“爱与不爱都需要勇气,而我们携手同行,更需要一份勇气”的彷徨、期待、痛苦与坚定,都是那样的细腻真挚、缠绵悱恻、动人衷肠啊!作者在描绘一方相思的风景的时候,也为我们刻意打造了许多关于爱情的格言佳句。像“爱上你,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或许,文字也变得苍白无力,只有用一颗心去感觉”“爱情最害怕犹豫,再回头只能是怀念”“不是寂寞的时候才会想起你,而是因为想着你而感到寂寞”“不怕承受太多的痛苦和伤害,只怕失去这份深情纠缠的思念”“我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们都必须去面临,也必须去面对,我不能只是感叹命运,怨恨命运。因为,我知道,还有一个你会同我风雨兼程,一起行走在人生之旅程中,一起共风雨,对不?”其对爱情和相思的感受和感悟,是多么的独特而深刻啊!文章的结尾不但照应开头,而且韵味无穷。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