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正文

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11

概要:预学目标: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二 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三 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四 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简介口技:简介作者:二 指导预习)朗读全文,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标上注音。少顷()犬吠()呓语( )夫叱大儿声()夫齁声起()意少舒 ()中间()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厅事”、 “欠伸” “指”、 “毕”、 “呓语”、 “屏障”、 “名” “战战”、 “侧目”、 “作作索索” “曳”、 “施”、 “力拉崩倒” “齁”

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预学目标:
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 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 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简介口技:

简介作者:


二 指导预习
)朗读全文,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标上注音。
少顷( )犬吠( )呓语(  )夫叱大儿声(  )夫齁声起(  )
意少舒 (  )中间(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厅事”、                  “欠伸”            “指”、              “毕”、  
“呓语”、                “屏障”、            “名”               “战战”、  
“侧目”、                 “作作索索”        “曳”、               “施”、  
“力拉崩倒”               “齁”             “绝”                “意”、
 5.掌握活用的词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   ),作(     )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     )(原为名词),作(     )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    )(原为名词),作(    ) 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     )(原为名词),作(      )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   古义:  今义:       施:古义:     今义
厅事:古义:    今义        奋:古义:     今义
闻:古义:     今义        但:古义:     今义
虽:古义:     今义        走:古义:     今义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人   一( )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两( )儿 百千( )人   百千( )犬  百( )手 百( )舌  百( )口了9:解全文大意及结构。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0.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点词句。
善:(    ) 厅事:(    )施:(  ) 会:(   ) 但:(  )  
闻:(   ) 坐:通(  )(     )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三:巩固练习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同时发生:    3表示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解释下列多义词。
众宾团坐(        )    手有百指(        )
满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六)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听读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1)第一个场景:
(2)第二场景:
 (3)第三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这一部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请同学们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① 第一个场景的声音
② ②第二个场景、

③ 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

④ 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

⑤  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
第3段中听众的反应是:  
第4段写听众的反应是:
4、温馨小结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
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
5、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字句。
  妇抚儿乳  (     )           手有百指(         )
儿含乳啼  (     )            不能指其一端(      )
宾客意少舒:)(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虽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处:(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
(七)朗读第5段、理解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这一段写到“抚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八)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2、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竹影》(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相关文章
  1. 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2.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3.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4.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5.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口技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