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荆轲刺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荆轲刺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78

概要: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在尖锐的矛盾中通过人物的言、行、表情、神态表现人物性格。2.掌握文中文言实词:略、微、遇:自主预习1.文体知识《战 国 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至秦汉间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而成一部国别体史书,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但是,《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

荆轲刺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整体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在尖锐的矛盾中通过人物的言、行、表情、神态表现人物性格。
2. 掌握文中文言实词:略、微、遇:
自主预习
1. 文体知识
《战 国 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至秦汉间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而成一部国别体史书,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
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但是,《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语言运用上也相当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2. 了解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国已于公元前230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 
  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期年(   )     忤视(     )    拊心(    )     苑囿(    )
⑵戮没(   )     瞋视(     )    目眩(    )     惊愕 (    )
⑶箕踞(   )     八创(     )         创造(    )       遗留(     )          厚遗(    )   陛下(     )
⑷ 
3. 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字:
(1)       机而动      毁家      难       任重      远           慨悲歌
(2)      柱而笑             起不意       图穷匕           怒发冲      
重点掌握知识点:
1、 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2)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 秦王还柱而走
2、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3)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
(4)诸郎中执兵
(5)乃引起匕首提秦王
(6)断其左股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3、文言实词
略:   ⑴进兵北略地   《荆轲刺秦王》
       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⑶太尉以才略冠天下《上枢密韩太尉书》
遇:  (1)秦王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刺秦王》
      (2)或遇其叱咄     《送东阳马生序》
      (3)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
微: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
       (2)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讨论探究
   1、试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内容。



2、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课文中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言实词:
亲:   (1)则秦王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
       (2)其将归见其亲也        《送东阳马生序》
       (3)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引: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荆轲刺秦王》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
2、文言虚词
乃:   乃今得闻教     
       乃遂私见樊於期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以: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丹不忍以己之私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使工以药淬之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
3、词类活用
       皆白衣冠以送之 
       又前而为哥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
       发尽上指冠
       群臣怪之
       使使以闻大王
4、文言句式
       使毕使于前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群臣侍殿上者
       见燕使者咸阳宫
       夫晋,何厌之有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讨论探究
1. 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


2. 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