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 正文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269

概要:一、教学目标(一)阅读课文,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二)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茶馆》的主题是什么?分析:剧本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有力地表明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二)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析: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这与传统戏剧必须有鲜明而典型的主要人物的写法大相径庭。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课文,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二)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茶馆》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剧本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有力地表明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二)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分析: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这与传统戏剧必须有鲜明而典型的主要人物的写法大相径庭。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警等人的戏。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
《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在第二幕中,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因此说老舍先生尝试设计的特殊的戏剧冲突就在于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三)课文的情节是怎样进行巧妙的衔接与穿插的?
分析:要把《茶馆》分散的人物、分散的情节安排在一起需要娴熟的戏剧表现手法。在第二幕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相衔接,这之间非常自然巧妙,使整个戏浑然一体。如一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长,可活越来越多。王利发的妻子同情李三,又引出了她与王利发之间的口角。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送菜的戏做了铺垫。这样环环相扣,使每一个情节既线索清楚又相互连贯。
作者还善于利用人物的特定身份和特殊情节造成交错穿插的效果。比如刘麻子要在茶馆中与逃兵做人口交易,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使他在有人出现时不得不停止,而王利发与崔久峰在这时的出现,作为茶馆中迎来送往的生意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很自然地打断刘麻子的戏。等崔久峰下场后,宋恩子、吴祥子两个老牌特务又上场敲诈逃兵。这种穿插交错既能使一个情节恰到好处地终止,又能使剧情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体现了茶馆的特定环境气氛,也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课文刻画了哪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分析:
(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串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看到在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一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课文中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报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干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爷
他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课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仍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鲜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
他也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课文中他又同两个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作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五)课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分析: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2)语言的幽默风格。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课文中,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外阅读课文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怀古诗”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